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的作者提示: 自\易脱模\耐磨\防腐\长寿和耐久环保等性能一体化:未来模板\具成型器具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浅析绿色建筑结构施工专用新型昕龙品牌饰面模板的可行性研究(2009组合模板项目之一)
低碳环保绿色建筑HGZ模板新探-含自脱模电养护功效等清水成型器具(中国创新2011)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高层建筑筒体液压自动爬模施工技术
www.xlc.cn 昕龙春 网载 作者 黄劲松 唐鹏 杨选奎 2009-2-27
摘 要: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简洁、工程质量好、降低成本的特点 摘要: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简洁、工程质量好、降低成本的特点。它的工艺是总结了滑升模板、大模板施工的优点后创造性的发挥了自身的工艺与操作优势。我国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将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中进行使用,常规做法为筒体剪力墙外墙采用爬模,内墙采用散装钢模或组合钢模,且在混凝土—型钢结构中更为常见。 关键词:高层; 筒体; 同步性与垂直度控制
1工程概况 重庆某项目是一集大型商业广场、五星级酒店、商务办公、居住和童话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城市地标性超大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为56万m2。其最高建筑为7号楼,单体建筑面积为11.6万m2,建筑层数54层,檐口高度232.2m,属纯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7号楼筒体自7~5轴至7~14轴,共长43.35m,宽自7~D轴至7~G轴,共宽11.7m。筒体结构总高度为254m,其中±0.00以下共四层,±0.00以上54层,层高分别为6000mm、4500mm、3500mm三种。筒体剪力墙厚度为900~350mm不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30不等。结构属超过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筒体与外围框架柱通过600×800mm、600×1000mm的梁进行连接,具体设计情况如图1所示。 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考虑到本工程筒体单层面积大(模板面积约1800m2)、钢筋用量多(约280T/层)、混凝土浇注时间长(约1200m3),按常规方法施工每月最多能完成2层,远不能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提高施工速度将是我们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基于此,项目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相关施工技术方法的对比和综合成本的分析比较,得到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难题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建筑高度高,材料高空吊运时间长,塔吊垂直运输工程量大; ②采用常规散装或大型组合钢模现场拼装、加固时间长,且高空临时堆放场地不能满足要求; ③单体单层工程量大,工序占用时间长,前后施工工序制约因数大,工人劳动强度高,施工流水与工序安排的时间节点难以保证; ④混凝土性能要求高、用量大,超高泵送难度大、时间长; 针对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核心筒体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除应解决筒体施工模板体系的问题之外,重点还要解决塔吊的垂直吊运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在核心筒体内设置一台QTP5512内爬塔吊为主,外附一台特制QTZ6013塔吊为辅两台塔吊来解决垂直运输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垂直运输能力。同时就模板体系方面,为了减少模板的拼装、加固及周转吊运与堆放的压力和劳动强度,经综合分析与整体对比,考虑选用液压自动爬模施工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3爬模的选择与优化 爬模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进模板施工工艺。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脱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体将模板和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 鉴于本工程7号楼属纯钢筋混凝土超限高层结构,中间核心筒体与周边框架柱通过600×800、600×1000的梁系进行连接,楼板厚度为100、120mm。考虑到筒体周边梁系较为复杂,现场施工时怎样合理、顺利完成楼层竖向与水平结构的连贯施工成为爬模选择和优化的关键。结合现场7号楼核心筒体具体情况的综合比较,发现若将模板爬升装置设置在筒体外侧则会由于筒体外围水平梁系和楼板的影响制约了爬架的正常爬升。但考虑到筒体电梯井道设置数量有限,间距较远,仅通过在井道内设置爬升动力装置来带动大面积的悬挂模板进行爬升在实际操作中很不现实,且其模板体系最基本的稳定性、垂直度和安全性要求都难以保证。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若要采用爬模施工工艺,则要依据7号楼筒体的具体设计情况,在满足国内建筑结构设计风格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下方的液压油缸式自动爬模优化、调整为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上方的液压千斤顶式自动爬模。 4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的优、特点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升模板是滑模和支模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吸收了支模工艺按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简便,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少,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又避免了滑模施工常见的缺陷,施工偏差可逐层消除。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工艺将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节省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所用的塔吊运输,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钢筋和其它材料的运输。液压爬模工艺在N层安装即可在N 层实现爬模。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液压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液压爬模适用于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高耸构造物、桥墩、巨形柱等。 5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的基本程序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爬模从地下-3层开始。当埋置在基坑内的-3层楼板以下主体完成,并绑扎完地下-3层墙体钢筋后,即可进行爬升模板及爬模装置安装。当首次墙体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模板开始爬升,钢筋绑扎随模板爬升进行。当模板爬升至超出上层楼面600~800mm后,楼板钢筋混凝土随后逐层跟进施工,其间上层爬模紧固,待楼板混凝土浇注完并具备一定强度后将上升的模板回落至楼面,上层墙体即又开始施工。爬升模板按标准层高配置,在非标准层施工时,爬模可进行爬升调整。 6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工艺 6.1装置组装允许偏差(见表1 )
6.2 施工方法 6.2.1 爬模施工程序: ①绑扎第一层墙体钢筋,安装门窗洞口边框模板,边框模板之间加支撑稳固,防止变形。 ②安装模板及爬模装置。第一层为非标准层时,爬升模板多爬升一次。 ③按常规操作方法浇注墙体混凝土,每个浇灌层高度1m左右,即标准层模板高度范围内分4~5个浇灌层,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混凝土浇灌宜采用布料机。 ④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开始脱模,一般在强度达到1.2MPa后进行。 ⑤脱模程序:取出穿墙螺栓,松开大模板与角模之间的连接螺栓;大模板采取分段整体进行脱模,首先用脱模器伸缩丝杠,顶住混凝土脱模,然后用活动支腿伸缩丝杠使模板后退,墙模一般脱开混凝土50-80mm;将角模脱模后,应将角模紧固于大模板上,以便于一起爬升。 ⑥在预埋螺栓位置安装连接螺栓和钢牛腿,安装导轨滑轮和防坠装置,下降支承杆至混凝土墙顶,开始液压爬升。边爬升边绑扎上层钢筋,安装墙内的预埋铁件,预埋管线等。
⑦模板下口爬升高出上层楼面标高600~800mm左右。支楼板底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注楼板混凝土。但应注意的是筒体内模要比外模底且要充分考虑与下层混凝土墙体有效搭接等。 ⑧紧固墙模,浇注墙体混凝土,重复⑤~⑦程序。 6.2.2 爬模爬升程序示意图: 6.2.3 防偏与纠偏 本工程为采用爬模工艺施工的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模板爬升总高度较高,对主体工程垂直度的要求高,故以防偏为主,纠偏为辅。 1)防偏措施: ①严格控制支承杆标高、限位卡底部标高、千斤顶顶面标高,要使他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同步爬升。每隔1000mm调平一次。 ②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包括设备、材料及人流应保持均匀分布。 ③保持支承杆的清洁、稳定和垂直度,定位用的埋入式支承杆用短钢筋同结构钢筋焊接加固。 ④注意混凝土的浇灌顺序、匀称布料和分层浇捣。 2)纠偏方法: ①在偏差方向将提升架立柱下部的纠偏丝杠滑轮顶紧墙面,向偏差反方向纠偏。必要时采用3/8钢丝绳和5T手动葫芦,从一个墙角的提升架或外围圈到另一个墙角的门洞(加钢管)或穿墙螺栓洞(加钢筋)上,向偏差的反方向拉紧。 ②纠偏前应认真分析偏移或旋转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荷载不均匀,应先分散或撤除荷载等,然后再进行纠偏,纠偏过程中,要注意观测平台激光靶的偏差变化情况,纠偏应徐缓进行,不能矫正过枉。当采用钢丝绳纠偏时,应控制好钢丝绳的松紧度,纠偏完成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放松钢丝绳。 6.2.4 模板的清理和润滑 ①一般情况下,当模板脱开混凝土50-80mm后即可进行清理,清理的主要方法是:定员定岗,分段包干,对于模板上口的积垢,用铲刀除掉。对于板面用长柄铲刀除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墙体模板可以尽量向外退400-500mm。其方法是拆除角模和平模的连接和分段背楞之间的连接,拆除提升架立柱与横梁的钢销和斜撑的连接螺栓,依靠立柱上端的滑轮,向外推动或用平移丝杠向外顶动。此时,工人可以进入钢筋与模板之间进行清理。 ②模板脱模剂要采用专用M75脱模油剂或M73化学脱模剂等。 ③对于模板上的脱模器和支腿的调节丝杠应经常清理和注油润滑。 7结束语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技术通过在本项目核心筒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实践发现,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国内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与周边复杂梁板结构施工工序合理衔接的问题,施工质量符合并满足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常规做法,并使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减少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吊运和更换所带来的时间消耗和成本损失,并能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钢筋和其它周转材料的运输,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针对爬模分区控制、整体爬升的协调性、同步性和统一性方面我们还需就区间爬升时间与回路油压的平衡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措施。另外,钢筋绑扎搬运时要穿过井架,井架结构还可进一步优化,且区段可自成独立整体工作平台,以便减轻重量,节约材料,便于区段提升,利于工序提前穿插。 参考文献: [1] 模板与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协会.2005年6月版. [2]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技术指南.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作者:中建总公司.2003年7月版.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
探析高层建筑筒体液压自动爬模施工技术 www.m6699.com 2009年 02月 02日 摘要: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简洁、工程质量好、降低成本的特点。它的工艺是总结了滑升模板、大模板施工的优点后创造性的发挥了自身的工艺与操作优势。我国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将液压自动爬模工艺在高层建筑中进行使用,常规做法为筒体剪力墙外墙采用爬模,内墙采用散装钢模或组合钢模,且在混凝土—型钢结构中更为常见。
关键词:高层; 筒体; 同步性与垂直度控制 1工程概况 重庆某项目是一集大型商业广场、五星级酒店、商务办公、居住和童话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城市地标性超大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为56万m2。其最高建筑为7号楼,单体建筑面积为11.6万m2,建筑层数54层,檐口高度232.2m,属纯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7号楼筒体自7~5轴至7~14轴,共长43.35m,宽自7~D轴至7~G轴,共宽11.7m。筒体结构总高度为254m,其中±0.00以下共四层,±0.00以上54层,层高分别为6000mm、4500mm、3500mm三种。筒体剪力墙厚度为900~350mm不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30不等。结构属超过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筒体与外围框架柱通过600×800mm、600×1000mm的梁进行连接,具体设计情况如图1所示。 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考虑到本工程筒体单层面积大(模板面积约1800m2)、钢筋用量多(约280T/层)、混凝土浇注时间长(约1200m3),按常规方法施工每月最多能完成2层,远不能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提高施工速度将是我们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基于此,项目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相关施工技术方法的对比和综合成本的分析比较,得到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难题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建筑高度高,材料高空吊运时间长,塔吊垂直运输工程量大; ②采用常规散装或大型组合钢模现场拼装、加固时间长,且高空临时堆放场地不能满足要求; ③单体单层工程量大,工序占用时间长,前后施工工序制约因数大,工人劳动强度高,施工流水与工序安排的时间节点难以保证; ④混凝土性能要求高、用量大,超高泵送难度大、时间长; 针对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核心筒体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除应解决筒体施工模板体系的问题之外,重点还要解决塔吊的垂直吊运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在核心筒体内设置一台QTP5512内爬塔吊为主,外附一台特制QTZ6013塔吊为辅两台塔吊来解决垂直运输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垂直运输能力。同时就模板体系方面,为了减少模板的拼装、加固及周转吊运与堆放的压力和劳动强度,经综合分析与整体对比,考虑选用液压自动爬模施工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3爬模的选择与优化 爬模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进模板施工工艺。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脱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体将模板和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 鉴于本工程7号楼属纯钢筋混凝土超限高层结构,中间核心筒体与周边框架柱通过600×800、600×1000的梁系进行连接,楼板厚度为100、120mm。考虑到筒体周边梁系较为复杂,现场施工时怎样合理、顺利完成楼层竖向与水平结构的连贯施工成为爬模选择和优化的关键。结合现场7号楼核心筒体具体情况的综合比较,发现若将模板爬升装置设置在筒体外侧则会由于筒体外围水平梁系和楼板的影响制约了爬架的正常爬升。但考虑到筒体电梯井道设置数量有限,间距较远,仅通过在井道内设置爬升动力装置来带动大面积的悬挂模板进行爬升在实际操作中很不现实,且其模板体系最基本的稳定性、垂直度和安全性要求都难以保证。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若要采用爬模施工工艺,则要依据7号楼筒体的具体设计情况,在满足国内建筑结构设计风格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下方的液压油缸式自动爬模优化、调整为动力装置设置在爬模上方的液压千斤顶式自动爬模。 4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的优、特点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升模板是滑模和支模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吸收了支模工艺按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简便,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少,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又避免了滑模施工常见的缺陷,施工偏差可逐层消除。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工艺将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节省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所用的塔吊运输,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钢筋和其它材料的运输。液压爬模工艺在N层安装即可在N 层实现爬模。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液压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液压爬模适用于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高耸构造物、桥墩、巨形柱等。 5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的基本程序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爬模从地下-3层开始。当埋置在基坑内的-3层楼板以下主体完成,并绑扎完地下-3层墙体钢筋后,即可进行爬升模板及爬模装置安装。当首次墙体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模板开始爬升,钢筋绑扎随模板爬升进行。当模板爬升至超出上层楼面600~800mm后,楼板钢筋混凝土随后逐层跟进施工,其间上层爬模紧固,待楼板混凝土浇注完并具备一定强度后将上升的模板回落至楼面,上层墙体即又开始施工。爬升模板按标准层高配置,在非标准层施工时,爬模可进行爬升调整。 6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工艺 6.1装置组装允许偏差 6.2 施工方法 6.2.1 爬模施工程序: ①绑扎第一层墙体钢筋,安装门窗洞口边框模板,边框模板之间加支撑稳固,防止变形。 ②安装模板及爬模装置。第一层为非标准层时,爬升模板多爬升一次。 ③按常规操作方法浇注墙体混凝土,每个浇灌层高度1m左右,即标准层模板高度范围内分4~5个浇灌层,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混凝土浇灌宜采用布料机。 ④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开始脱模,一般在强度达到1.2MPa后进行。 ⑤脱模程序:取出穿墙螺栓,松开大模板与角模之间的连接螺栓;大模板采取分段整体进行脱模,首先用脱模器伸缩丝杠,顶住混凝土脱模,然后用活动支腿伸缩丝杠使模板后退,墙模一般脱开混凝土50-80mm;将角模脱模后,应将角模紧固于大模板上,以便于一起爬升。 ⑥在预埋螺栓位置安装连接螺栓和钢牛腿,安装导轨滑轮和防坠装置,下降支承杆至混凝土墙顶,开始液压爬升。边爬升边绑扎上层钢筋,安装墙内的预埋铁件,预埋管线等。 ⑦模板下口爬升高出上层楼面标高600~800mm左右。支楼板底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注楼板混凝土。但应注意的是筒体内模要比外模底且要充分考虑与下层混凝土墙体有效搭接等。 ⑧紧固墙模,浇注墙体混凝土,重复⑤~⑦程序。 6.2.2 爬模爬升程序示意图: 6.2.3 防偏与纠偏 本工程为采用爬模工艺施工的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模板爬升总高度较高,对主体工程垂直度的要求高,故以防偏为主,纠偏为辅。 1)防偏措施: ①严格控制支承杆标高、限位卡底部标高、千斤顶顶面标高,要使他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同步爬升。每隔1000mm调平一次。 ②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包括设备、材料及人流应保持均匀分布。 ③保持支承杆的清洁、稳定和垂直度,定位用的埋入式支承杆用短钢筋同结构钢筋焊接加固。 ④注意混凝土的浇灌顺序、匀称布料和分层浇捣。 2)纠偏方法: ①在偏差方向将提升架立柱下部的纠偏丝杠滑轮顶紧墙面,向偏差反方向纠偏。必要时采用3/8钢丝绳和5T手动葫芦,从一个墙角的提升架或外围圈到另一个墙角的门洞(加钢管)或穿墙螺栓洞(加钢筋)上,向偏差的反方向拉紧。 ②纠偏前应认真分析偏移或旋转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荷载不均匀,应先分散或撤除荷载等,然后再进行纠偏,纠偏过程中,要注意观测平台激光靶的偏差变化情况,纠偏应徐缓进行,不能矫正过枉。当采用钢丝绳纠偏时,应控制好钢丝绳的松紧度,纠偏完成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放松钢丝绳。 6.2.4 模板的清理和润滑 ①一般情况下,当模板脱开混凝土50-80mm后即可进行清理,清理的主要方法是:定员定岗,分段包干,对于模板上口的积垢,用铲刀除掉。对于板面用长柄铲刀除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墙体模板可以尽量向外退400-500mm。其方法是拆除角模和平模的连接和分段背楞之间的连接,拆除提升架立柱与横梁的钢销和斜撑的连接螺栓,依靠立柱上端的滑轮,向外推动或用平移丝杠向外顶动。此时,工人可以进入钢筋与模板之间进行清理。 ②模板脱模剂要采用专用M75脱模油剂或M73化学脱模剂等。 ③对于模板上的脱模器和支腿的调节丝杠应经常清理和注油润滑。 7结束语 液压千斤顶自动爬模施工技术通过在本项目核心筒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实践发现,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国内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与周边复杂梁板结构施工工序合理衔接的问题,施工质量符合并满足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常规做法,并使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减少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吊运和更换所带来的时间消耗和成本损失,并能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钢筋和其它周转材料的运输,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针对爬模分区控制、整体爬升的协调性、同步性和统一性方面我们还需就区间爬升时间与回路油压的平衡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措施。另外,钢筋绑扎搬运时要穿过井架,井架结构还可进一步优化,且区段可自成独立整体工作平台,以便减轻重量,节约材料,便于区段提升,利于工序提前穿插。 参考文献: [1] 模板与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协会.2005年6月版. [2]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技术指南.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作者:中建总公司.2003年7月版.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
某广场中楼核芯筒工程液压爬模爬架施工组织设计 www.xlc.cn 昕龙春 网载2008-12-24
2 工程概况 2.1 建筑、结构概况 1) 工程名称:##广场中楼工程; 2) 建设地点:###核心区西侧; 3) 工程规模:建筑高度150米,地上37层,地上首层层高5.4米,地上2、3层层高5米,地上4层层高4.5米,地上28层层高3.0米,其他标准层高3.95米。 2.2 爬模爬架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研究院机电所从事建筑机械研究,正式通过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设计制造已有40年历史。外协单位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拥有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 设有CAD设计中心及系列装修吊篮、爬模爬架、全钢大模板等机械产品加工、装配、检测、维修中心和钢结构加工调试基地。 出厂的爬模爬架等机械产品, 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 使其具有设计先进、性能优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机加工车间拥有各种(型)通用加工机床27台及数控钻、自动车床、仿形车床等专用机床。可完成机械、液压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试验。 热处理工艺由国内较先进的微机自动控制多用炉完成,质量稳定。 电器车间,可进行低压控制系统,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 中试基地拥有钢结构加工用板金机床、电气焊、氩弧焊设备,年产量可达600吨。 中试基地建有18米高、全钢结构的爬模爬架试验平台,在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各种爬模、爬模爬架的试验和检测,如:各种工况下的载荷试验,大模板安装定位试验、升降同步试验、模拟坠落试验、以及结构应力和变形的检测。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采用液压爬模爬架对核心筒进行施工。外墙爬模架带墙体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25米;电梯井爬模架带除角模外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一侧或两侧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1~2.5米;物料平台爬模架可带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两侧墙体模板(除角模外)一起爬升,爬模架有完整的支模体系,模板可直接在架体上进行清理,模板最大退出距离为离墙700mm。结构施工完毕,拆除爬模架;电梯井爬架为该部位施工提供支模及操作平台。(具体介绍参见2.3)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共布置101个爬模爬架附墙机位,其中外墙爬模架45个附墙机位,电梯井爬模架38个附墙机位,爬架物料平台8个附墙机位,物料平台用爬模架10个附墙机位,爬模爬架的提升可分段、分片或整体完成——参见爬模爬架平面布置图。 2.3 各种类型爬模爬架简介 1、外墙爬模架,布置于核芯筒外墙――(1~39号、84~89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可带墙体一侧大模板一起爬升,平台宽度2.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外墙爬模架立面示意图)。当墙体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先爬升爬模架,将爬模架爬升至上一层,此时将模板退550mm,即可借助此空隙清理模板,然后将支模体系靠近外墙,并对其进行刚性拉接,此时即可借助上两层操作平台绑扎墙体钢筋。 2、电梯井爬模架,布置于电梯井(宽2.6米)及筒内其他楼板后施工部位(宽2.15米、2.55或2.6米),共3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0~46号、59~83号、95~100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及对面的两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电梯井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电梯井筒内随架体一起爬升的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其他模板可直接放置在电梯井爬模架的主平台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将电梯井筒内放置在主平台上的模板全部吊走,使用手动导链将随架体爬升的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3、爬架物料平台,布置于筒内C轴墙体对面的墙体上,共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53~54号、90~95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的一侧模板一起爬升,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放置在主平台上,主平台宽度1.4~1.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爬架物料平台立面示意图)。布置机位一侧的墙体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4、物料平台用爬模架,布置于筒内楼板后施工部位(宽3.5米),共10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7~52号、55~58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提供了支模和暂时放置物料的平台,主平台布满整个布置机位的空间,其共有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层平台放置和绑扎钢筋;中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物料平台用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物料平台可带其所在筒的布置机位两侧的模板爬升,当物料平台所在筒的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将另两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此时借助物料平台的上层操作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当上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爬升物料平台,将物料平台爬升至上一施工层。物料平台的最大作用在于从其主操作平台向上安装一组钢结构桁架,在其顶端铺设脚手板,使其形成一个物料平台,此平台上施工荷载为300Kg/m2,可用于暂时放置钢筋及其他物料。当物料平台进行爬升作业时要将堆放在物料平台上的钢筋及其他物料吊走,待爬升完毕后方可再进行堆放。 3 本工程爬模爬架技术难点及解决问题 1、核心筒的墙体厚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架体自身构造上,当截面变化小于等于50mm时,通过调节导轨的防倾装置(调节支腿),导轨及架体均能顺利爬升至上一层,在跨变截面(变化大于50mm)处爬升架体时,使用变截面附墙座垫板,先将导轨斜向爬升入附墙装置中,再借助导轨的导向,将架体爬升入位,在进行下一层爬升作业后,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物料平台爬模架的机位采用对称布置,因对称机位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这就要求墙体厚度从下至上必须保持一致。当机位布置的墙体截面发生变化时,要借助特殊变截面垫板,使墙体厚度始终保持一致。 2、预埋套管的预埋问题:爬模架附墙装置预埋套管的预埋是整个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在预埋爬模爬架所需的预埋套管时要严格控制其位置偏差,其位置的上下左右偏差为±5mm,并保证预埋套管垂直于墙面,需要采取辅助钢筋焊接固定等措施。 3、为满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尽量减少塔吊吊运模板的次数,核芯筒内外均布置了爬模爬架机位,采用的爬模爬架形式多样,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爬模爬架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爬模爬架的额定荷载,严禁超载作业。 4、由于该工程楼板和楼梯采取后浇注的施工工艺,因此需要考虑人员上下通道并保证通道的顺畅,人员上下可使用脚手管在随层浇注的楼板两侧的电梯井筒内搭设上下通道,并在4、5号机位之间和28、29号机位之间设置人员上下架体的通道,具体的搭设办法是:安装爬模架时两机位间安装短一点的悬挑侧片,并在架体与楼板之间使用焊接的梯子连接,同时在3、4号机位及27、28号机位间搭设架体内部上下人的通道;待架体爬升时将梯子放到楼板上并搬运到上一层安装在架体与楼板之间。
某广场中楼核芯筒工程液压爬模爬架施工组织设计 www.xlc.cn 昕龙春 网载2008-12-24
2 工程概况 2.1 建筑、结构概况 1) 工程名称:##广场中楼工程; 2) 建设地点:###核心区西侧; 3) 工程规模:建筑高度150米,地上37层,地上首层层高5.4米,地上2、3层层高5米,地上4层层高4.5米,地上28层层高3.0米,其他标准层高3.95米。 2.2 爬模爬架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研究院机电所从事建筑机械研究,正式通过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设计制造已有40年历史。外协单位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拥有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 设有CAD设计中心及系列装修吊篮、爬模爬架、全钢大模板等机械产品加工、装配、检测、维修中心和钢结构加工调试基地。 出厂的爬模爬架等机械产品, 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 使其具有设计先进、性能优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机加工车间拥有各种(型)通用加工机床27台及数控钻、自动车床、仿形车床等专用机床。可完成机械、液压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试验。 热处理工艺由国内较先进的微机自动控制多用炉完成,质量稳定。 电器车间,可进行低压控制系统,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 中试基地拥有钢结构加工用板金机床、电气焊、氩弧焊设备,年产量可达600吨。 中试基地建有18米高、全钢结构的爬模爬架试验平台,在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各种爬模、爬模爬架的试验和检测,如:各种工况下的载荷试验,大模板安装定位试验、升降同步试验、模拟坠落试验、以及结构应力和变形的检测。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采用液压爬模爬架对核心筒进行施工。外墙爬模架带墙体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25米;电梯井爬模架带除角模外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一侧或两侧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为2.1~2.5米;物料平台爬模架可带安装附墙装置及对面的两侧墙体模板(除角模外)一起爬升,爬模架有完整的支模体系,模板可直接在架体上进行清理,模板最大退出距离为离墙700mm。结构施工完毕,拆除爬模架;电梯井爬架为该部位施工提供支模及操作平台。(具体介绍参见2.3) 根据此工程的结构特点,共布置101个爬模爬架附墙机位,其中外墙爬模架45个附墙机位,电梯井爬模架38个附墙机位,爬架物料平台8个附墙机位,物料平台用爬模架10个附墙机位,爬模爬架的提升可分段、分片或整体完成——参见爬模爬架平面布置图。 2.3 各种类型爬模爬架简介 1、外墙爬模架,布置于核芯筒外墙――(1~39号、84~89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可带墙体一侧大模板一起爬升,平台宽度2.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外墙爬模架立面示意图)。当墙体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先爬升爬模架,将爬模架爬升至上一层,此时将模板退550mm,即可借助此空隙清理模板,然后将支模体系靠近外墙,并对其进行刚性拉接,此时即可借助上两层操作平台绑扎墙体钢筋。 2、电梯井爬模架,布置于电梯井(宽2.6米)及筒内其他楼板后施工部位(宽2.15米、2.55或2.6米),共3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0~46号、59~83号、95~100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及对面的两侧模板一起爬升。主平台宽度2.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六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两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电梯井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电梯井筒内随架体一起爬升的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其他模板可直接放置在电梯井爬模架的主平台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将电梯井筒内放置在主平台上的模板全部吊走,使用手动导链将随架体爬升的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3、爬架物料平台,布置于筒内C轴墙体对面的墙体上,共8个附墙机位,具体为53~54号、90~95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为电梯井模板提供支模平台,并可带布置机位的一侧模板一起爬升,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放置在主平台上,主平台宽度1.4~1.5米。其覆盖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两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两层平台绑扎钢筋;中间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爬架物料平台立面示意图)。布置机位一侧的墙体模板通过手动导链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当电梯井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53、54号机位处的另一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此时可借助电梯井爬模架模板上方的支架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此时爬升电梯井爬模架,将架体爬至上一层。 4、物料平台用爬模架,布置于筒内楼板后施工部位(宽3.5米),共10个附墙机位,具体为47~52号、55~58号机位;该形式爬模架提供了支模和暂时放置物料的平台,主平台布满整个布置机位的空间,其共有四个层高,架体共有五层操作平台,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为绑筋操作平台,可借助此层平台放置和绑扎钢筋;中层为支模操作平台,可在此平台上完成合模、拆模、清理模板等工作;下层为爬升操作平台;最底层为拆卸清理维护平台(见物料平台用爬模架立面示意图)。物料平台可带其所在筒的布置机位两侧的模板爬升,当物料平台所在筒的混凝土达到脱模要求后,将另两侧模板吊离架体,使用手动导链将模板脱模,此时借助物料平台的上层操作平台绑扎上层墙体钢筋,并借助特定模板丝杠将两侧大模板固定后,当上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爬升物料平台,将物料平台爬升至上一施工层。物料平台的最大作用在于从其主操作平台向上安装一组钢结构桁架,在其顶端铺设脚手板,使其形成一个物料平台,此平台上施工荷载为300Kg/m2,可用于暂时放置钢筋及其他物料。当物料平台进行爬升作业时要将堆放在物料平台上的钢筋及其他物料吊走,待爬升完毕后方可再进行堆放。 3 本工程爬模爬架技术难点及解决问题 1、核心筒的墙体厚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架体自身构造上,当截面变化小于等于50mm时,通过调节导轨的防倾装置(调节支腿),导轨及架体均能顺利爬升至上一层,在跨变截面(变化大于50mm)处爬升架体时,使用变截面附墙座垫板,先将导轨斜向爬升入附墙装置中,再借助导轨的导向,将架体爬升入位,在进行下一层爬升作业后,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物料平台爬模架的机位采用对称布置,因对称机位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这就要求墙体厚度从下至上必须保持一致。当机位布置的墙体截面发生变化时,要借助特殊变截面垫板,使墙体厚度始终保持一致。 2、预埋套管的预埋问题:爬模架附墙装置预埋套管的预埋是整个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在预埋爬模爬架所需的预埋套管时要严格控制其位置偏差,其位置的上下左右偏差为±5mm,并保证预埋套管垂直于墙面,需要采取辅助钢筋焊接固定等措施。 3、为满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尽量减少塔吊吊运模板的次数,核芯筒内外均布置了爬模爬架机位,采用的爬模爬架形式多样,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爬模爬架的特点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爬模爬架的额定荷载,严禁超载作业。 4、由于该工程楼板和楼梯采取后浇注的施工工艺,因此需要考虑人员上下通道并保证通道的顺畅,人员上下可使用脚手管在随层浇注的楼板两侧的电梯井筒内搭设上下通道,并在4、5号机位之间和28、29号机位之间设置人员上下架体的通道,具体的搭设办法是:安装爬模架时两机位间安装短一点的悬挑侧片,并在架体与楼板之间使用焊接的梯子连接,同时在3、4号机位及27、28号机位间搭设架体内部上下人的通道;待架体爬升时将梯子放到楼板上并搬运到上一层安装在架体与楼板之间。
我们会根据咨询的相关问题,在此栏目里作出必要的答复,或同大家商讨。

G式绿色模板体系--昕龙N-LONG绿色建筑模板自脱模技术(简介)(无先例的组合--保障水泥或混凝土成品品质的21世纪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模板结构施工技术)adlist.asp?newsid=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