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家庭开始起步的模块\阶梯式特殊优势菌种实用生物技术(牛年2009的真牛项目) .; 省心经济的昕龙春实用生物技术之一:家庭垃圾无臭无害化自制有机肥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面对某些缺乏最低道德水准约束的厂商等良心缺失者猖獗一时,频繁出现害人药品、饮品和饮水、食品或农残蔬菜、果品和粮食的现状,人们改善环境的自我保护的绿色消费权益意识也在逐步觉醒的趋势之下,推出适合城乡百姓的平民化适用技术、产品系列成果。
节能减排、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人居(含交通工具)环境条件之下的针对动植物(可包含粪便的垃圾)废弃物无臭化与自制有机肥、无臭化禽、畜、鱼或各类宠物等饲养等系统国内适宜性实用系列技术、产品研究成果推广--鼓励绿色健康消费行为:
生态生物实用技术成果可行性说明--点开下图详细浏览

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刘荣琼 葛晓光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 要 生活垃圾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关系着人口、资源、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我国人口多,垃圾量大,垃圾组分多而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这四种,其中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十一五”期间,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针,继续把重点放在垃圾的管理方式和处理技术及回用技术上,鼓励垃圾分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十一五” 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
一、引言
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的一种,根据2004年12月1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通常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的处理程度关系到国民的健康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标。
二、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一)我国生活垃圾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1],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若加上农村的垃圾量数目更是惊人,并且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垃圾和人口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从图1看出,从1985年到2030年,垃圾和人口一直呈正比例增长,且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因地制宜地选择垃圾处理方式是“十一五”期间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生活垃圾的组成
生活垃圾按其化学组分通常可大致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前者包括厨余、纸类、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后者则包括灰、渣、玻璃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各组分的比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见表1)。
表1 1989年和200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组成 (%)
年份 |
食品 |
塑料 |
砖瓦 |
木竹 |
玻璃 |
纸类 |
织物 |
灰土 |
金属 |
其他 |
1989 |
32.6 |
1.88 |
4.79 |
1.17 |
3.79 |
6.04 |
1.74 |
47.2 |
0.76 |
0.20 |
2000 |
44.2 |
13.6 |
0.88 |
7.47 |
6.34 |
14.3 |
9.58 |
2.02 |
1.17 |
0.50 |
比较1989年和2000年各垃圾组分占垃圾总量的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从1989年发展到2000年,垃圾中各组分均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灰土、砖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居民用气及物业管理使得垃圾中的无机组分有了明显降低;可回收物(如塑料、玻璃、纸类、金属和织物)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占到垃圾的40%左右;食品废弃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从1989年的32.6%增加到44.2%,说明垃圾中可堆腐成分增加了,为城市垃圾的堆肥化处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在我国广大的乡镇,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环卫设施和环保意识相对滞后,其垃圾的组成主要是秸杆、稻草、烂菜叶等有机废物和煤灰煤渣等无机废物,并且垃圾露天堆放的现象随处可见,造成大气、土壤、水环境的污染,将垃圾处理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以刻不容缓。
(三)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和综合处理(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再生循环利用)。其中卫生填埋法占到全部垃圾处理的70%以上,堆肥法也占有较大比例,部分大城市采用焚烧法。
卫生填埋法是在科学选址的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场地防护手段和合理的填埋场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减缓和消除垃圾对环境,尤其是对地下水污染的技术[2]。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廉(焚烧法的1/15-1/8;堆肥处置法的1/5-1/3)、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其在世界各国的采用比例也较大,而我国城市垃圾无机物含量高、热值低、含水量大,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同时,由于会产生诸如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等问题,运行管理十分重要。10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先后建成垃圾卫生填埋场,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处理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1%上升到目前的70%以上。
堆肥处理是指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3],其工艺流程见图2。
此法取决于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当生活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经过长时间的厌氧发酵,当有机质得到充分的降解,已经达到了无害化的要求,经筛分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堆肥,可用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但发酵期间易产生恶臭,工艺条件难以控制,且堆肥产品亦有难以降解的物质如玻璃碎屑等,近年来堆肥中的重属残留问题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堆肥技术的选择也是慎之又慎[3]。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物质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的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到2005年3月,约20座垃圾焚烧厂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建成投产,但其投资成本高,适于大城市实施。
以上的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指的是工艺化处理,即已经形成了较固定的工艺流程,较固定的操作模式,而综合处理是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再根据分出的垃圾种类,选择垃圾处理方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除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得到初步实施外,大部分地区还是混合收集,而国外的垃圾分类已形成一种规范制度,并且普通居民也具有较高的分类意识。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都是露天堆放,特别在夏收和秋收季节,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普遍可见,造成空气污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秸秆气化,但最重要的是建立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争取实现垃圾及时清运。
(四)垃圾处理改进技术
在填埋方面,渗滤液处理问题一直是工艺研究的重点,加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等有机物含量高,导致渗滤液中COD、BOD浓度较高,采用厌氧好氧兼性处理,可以发挥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者的长处,在一定的pH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处理高浓度的未成熟填埋场渗滤液,广东中山市垃圾填埋场、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等实践证明,在初期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COD和BOD,而且还能较好地去除氮、磷等营养成分,出水均达到排放标准,也有学者认为采用蒸发处理工艺是最佳技术选择[4]。
焚烧法作为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充分体现了无害化 ,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但过程中也会出现含重金属的底渣以及含致癌物二噁英类的飞灰难以最终处理的问题,利用钢铁工业领域内的熔融技术可以较好得处理重金属和二噁英类物质,并且对垃圾具有潜在的再生资源化能力[5]。
三、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多,产生垃圾量大,垃圾处理及管理水平各地参差不齐,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国民对垃圾处理的认识存在很多盲目性,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当前形势。我国公民一般把日常产生的垃圾如废报纸、废家具等能卖掉的除外,其余部分如废塑料、废电池、厨余等混合收集在一起一扔了之;垃圾清运、处理由政府统管,环卫部门执行,这势必造成政企不分,不利于城市垃圾的管理,产生不了效益。
2.垃圾治理收费制度尚未建立,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处理方式妨碍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不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城市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作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城市垃圾的收运,而根本谈不上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治理。
3.垃圾处理的技术及装备仍然比较落后,垃圾处理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有相当
一部分处理设备直接从国外引进,而有的不适合我国国情,运行管理困难,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尽管我国垃圾处理市场广阔,但要形成产业化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四、垃圾处理的展望
“十一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仍是环保方面的一大重点,应当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倡导国民“绿色消费”,鼓励家庭进行垃圾分类,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借鉴国外在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上的成功经验,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真正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生命周期评价的层面看,“减量化”就是减少从开采、生产、加工到使用、处置各环节能源、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消耗。
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层面看,“减量化”就是以节省相应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费用,以及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
从技术层面来看,“无害化”就是形成较完善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开发垃圾堆肥成套技术及配套设备,完善垃圾焚烧及底渣再利用技术;“资源化”就是开发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利用技术,研究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从人文层面看,就是要求国民具备较强环保意识,倾倒垃圾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尽可能从源头减少垃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