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推荐 ※
   2015年2月19日中国农历...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全国民族...
   荒漠化治理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让社会责任体现于地球村公民的...
   厂商曝铜制水龙头使用废品回炉...
   10年努力实推昕龙N-LON...
   2013昕龙春助推昕龙品牌坚...
   季元振老师著作《建筑是什么?...
   叶甘霖:"站立小便导流器"让...
   洋快餐大举进军中国的真相 素...
   热线电话0106013432...

※ 友情连接 ※
更多友情连接>>


渤海溢油污染事故暴露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机制诸多漏洞


渤海溢油污染事故暴露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机制诸多漏洞
2011年09月14日 09:35:38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6月初发生的中海油渤海油田溢油事故将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问题推向高峰,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应当引发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深入思考。

  在我国,迄今为止对污染案件的救济主要停留在弥补个人或部分人群的损失(主要是财产损失)层面,没有对大企业和一些享受特殊待遇的外资企业“上纲上线”。海洋溢油这类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损害国家大范围的海洋国土功能,直接威胁国家环境安全,而当今世界上国家安全概念中环境安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把责任完全归于海洋环境主管部门并不公正

  案件发生后,公众对行政主管部门反应和处理的及时性颇有非议。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7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属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发生后,行政主管机关应依法及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我国多部法规对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范围、程序以及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和第10条规定对于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或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和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11条也规定环保部门应主动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

  在该事件中,有关部门在事发一个月后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油污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渔业的危害并没有及时作出认定,不仅损害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还使养殖户失去了规避风险的机会,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规模的迅速扩大,溢油风险也随之提升,建立和完善我国海洋石油勘探环境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势在必行,但是目前该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行政主管部门只能根据《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笼统规定履行职责,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来解决复杂的海洋油污事件。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溢油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发挥法律应有的威慑力。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20万元的罚款上限对于该事件所造成的损害程度来说微不足道,正因为如此,造成事故的公司态度一直漫不经心,对事件真相遮遮掩掩。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领域中举足轻重,在其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应相应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但是,我国一些大企业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义务,滥用优势地位,有关主管部门难以驾驭。因此对这类涉及大国企和外资企业的重大环境事故,如果把责任全部归于职责有限的海洋环境主管部门是不公正的,应从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中寻找原因。

  环境公益诉讼面临障碍

  本次事故呈现出管理失灵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寄希望于通过司法途径维护个人权利。国外环境法治的经验表明,环境诉讼是环境保护的有利工具。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无论是环境私益诉讼还是公益诉讼,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在立法方面,我国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公民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后可以请求民事损害赔偿,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仍没有得到立法的支持,多数情况下都被法院以原告不适格等理由“拒之门外”。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公民个人难以获取有力证据,环境污染损害具有空间广泛性、污染间接性、时间累积性等特点导致因果关系的确立非常困难。虽然我国已有环保机关和环保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但是法院如何处理,目前仍不明朗。

  行政和司法机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恰恰说明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是监督和推动国家机关公正执法司法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司法和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要加强环境政务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环保部门公开环境信息的能力建设,保障环境信息透明化,并使之制度化,实现公众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动。

  二要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长远来看,应在立法上扩大适合原告的范围,赋予环保机关和环保组织独立的法律地位与诉讼资格。在该事件中,国家海洋局应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同时应借鉴天津塔斯曼案件的经验,加强公众对法院审判的监督。在渤海溢油事件中,如果国家海洋局不提起公益诉讼,环保组织也可以承担公益诉讼的重任。

  渤海溢油事件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单纯依靠现有的行政、司法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新型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行政、司法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互动,加强公众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才能使该事件得到公正解决。该事件应成为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第一,树立国家环境安全的理念,在法律上确认国家生态损害赔偿;第二,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大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得享有环境特权;第三,公众在环境保护上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生态社会运动的发展;第四,推动中国环境司法的完善,体现司法维护环境公平正义的实质。

  
周珂 李姗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前期----

 国家统计局长称我国未来5年物价上涨压力大

中国将确保实现建筑领域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www.xlc.cn  昕龙春 2008.02.22 来源:建协金桥网

  
    中国建设部官员表示,中国将在建筑领域采取五项具体措施实现“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确定的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建筑领域承担的这个任务目标约占中国“十一五”期间全社会节能总量的2 ... 
    中国建设部官员表示,中国将在建筑领域采取五项具体措施实现“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确定的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建筑领域承担的这个任务目标约占中国“十一五”期间全社会节能总量的21%。

    中国建设部科技司正司级巡视员武涌在中国-欧盟建筑标准与节能研讨会上介绍说,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将分解成五项内容来实现:新建建筑节能6150万吨;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1600万吨;大型公建节能运行节能1100万吨;可再生能源节能1100万吨;绿色照明节能1000万吨。

    节能降耗是中国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据测算,相当于全社会节约5.6亿吨标准煤。主要节能领域为工业、建筑、交通。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的特点是,建筑能耗总量大,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用能增长速度快。为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目标的落实,中国建设部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将新建40~50亿平方米建筑。新建建筑将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四个直辖市执行65%的节能标准,到“十二五”全国范围内执行65%的节能标准。同时,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节约型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

    ——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对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实施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认真落实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建设部已将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分解到各省区市,并要求进一步分解到各城市(区)。节能改造的内容则主要是围护结构改造、计量改造、供热系统改造。

    ——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

    其主要工作内容为: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及制度建设。24个示范省市确保完成2008年年中能效公示任务,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据统计,中国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总能耗却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千瓦时,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其具体措施为: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扩大示范效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设计指南、施工关键技术指南、关键设备可靠适用性评估标准等。

    ——推广绿色建筑及低能耗示范。

    武涌介绍说,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一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一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工作。通过“双百工程”的建设,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编辑:happy)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成为国内外研究应用热点(四)

—天然原料美国专利技术剖析之一

供稿人:瞿丽曼 供稿时间:2005-8-1

来源: 上海行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

(方便请点击adlist.asp?newsid=12)

 
利用植物中的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及利用动物中的壳聚糖、聚氨基葡萄糖、动物胶,以及海洋生物的藻类等,可制造有价值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淀粉及其衍生物因为生物降解性好,价格低廉而被改性作为填充塑料的重点,并且其接枝物在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含量淀粉基聚合物则可以做为完全生物降解型聚合物。将改性淀粉与合成生物降解聚合物,如PVA、PHB、PHV、PHBV、PCL共混、从而提高产品的降解性和力学性能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美国专利数据库公开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相关专利中,有较大份额的专利公开了采用淀粉为原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笔者以ttl/(biodegradable and polymer$)为策略,可检索到相关专利221篇;而进一步以“ttl/(biodegradable and polymer$) and starch$”为策略(2005年7月21日),在美国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专利101篇,其中涉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或其组合物制备的相关专利近60篇。下面介绍相关公司或大学研究的以淀粉为原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或其组合物的美国专利技术。
 
一、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Washington, DC);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Peoria, IL)为申请人公开的专利技术:
 
以上申请人公开了多篇以淀粉为原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或其组合物专利。
2003年的公开的专利US6632862(申请日:2001年5月18),报道了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合物,包括三组份,第一组份含羟基聚合物PHEE;第二组份为自然聚合物粒状淀粉;第三组份为热塑性聚酯,可为聚乳酸或聚己内酯;第一、二、三组份混合形成聚合物组合物。
 
2003年公开的专利US6630543(申请日:2001.05.30),报道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第一组份热塑性聚羟基酯醚(PHEE)和第二组份淀粉混合,喂入双螺杆挤出机复合混合物,挤出经复合的混合物成原丝,造粒形成粒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合物。
 
以上申请人1998年公开的专利US5852078(申请日:1997.02.21),报道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合物是由羟基聚酯和粒状天然聚合物组合物混合得到;其中羟基聚酯包含重复单位B,其结构如下:
其中R1和R2分别为二价有机基团,主要为碳氢化合物,R3为氢或更低烷基,y为0-0.5,x为0.05-0.4;这里粒状天然聚合物可为淀粉、淀粉酯、淀粉醚、交联淀粉、纤维素或瓜尔豆胶;其中淀粉可来源于谷物、根部、豆类或其混合物。该发明得到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组合物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可用于制作器具;该组合物还具有好的延伸性,可用于制备卷缠薄膜;该组合物相比常用塑料如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具有更好的环境相容性。
 
二、Programmable Materials, Inc.专利技术:
 
该公司公开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聚合一种或多种单体(单体选自乙烯、丙烯、苯乙烯或其混合物),形成一液态聚合物组份,在聚合物合成后、并于液态聚合物组份固化以前,立即将液态聚合物组份与降解组份混合,使得降解组份充分均匀遍及液态聚合物组份。其中生物可降解组份包括壳质、淀粉、纤维素、葡萄糖衍生物、多糖、聚β-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酯、碳化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US6482872(申请日:2000.03.30、公开日:2002.11.19)]。
 
三、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专利技术:
 
该公司研究了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聚缩醛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研究的该聚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R1是一个生物相容基团,包括一个与C1共价连接的碳原子;Rx包括一个与C2共价连接的碳原子;n为整数;R2、R3、R4、R5是生物相容基团,为氢或有机基团,而且R1、R2、R3、R4、R5中的至少一个为亲水。制备方法为:将过量的乙二醇氧化剂与多糖化合,形成醛中间体,还原得到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的聚缩醛聚合物。所述的多糖可以是聚己糖、右旋糖苷、纤维素或淀粉[US5811510(申请日:1995.04.14、公开日:1998.09.22)]。
 
四、Bio-Tec Biologische Naturverpackungen GmbH (DE)专利技术:
 
该公司研究的增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热塑性淀粉和至少一种疏水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添加自然纤维加强聚合物;其中自然纤维为选自苎麻、棉花、黄麻、大麻、剑麻、亚麻、亚麻布、丝绸和马尼拉麻中的至少一种;疏水聚合物选自取代度为2的纤维素、芳香族聚酯、疏水蛋白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US5663216(申请日:January 26, 1996、公开日:September 2, 1997)]。
 
该公司研究的另一基于热塑性淀粉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混合物,是将自然淀粉或其衍生物,在融化下与作为增塑剂或润胀剂的疏水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混合,搅匀混合物,水含量减少到小于混合物重量的1%;其中疏水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选自:芳香族聚酯、脂肪族与芳香族共聚酯、聚酰胺酯、聚酯氨基甲酸酯、聚环氧乙烷和/或聚乙二醇,和/或其混合物[US6235815(申请日:1998.12.18、公开日:2001.05.22)]。
 
 
参考文献:
1.Willett,Julius L.,Doane,William M.,St. Lawrence,Sterling,Walia; Parvinder;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and articles therefrom;US6632862
2.Doane, William M., Xu, Wayne, Mang, Michael N., White; Jerry E.,Willett,Julious L.; Method of making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s;US6630543
3.Willett,Julious L.,Doane,William M.,Xu,Wayne,Mang;,Michael N.,White,Jerry E.;Biodegradable polyester compositions with natural polymers and articles thereof;US5852078
4.Downie,Robert H.;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US6482872
5.Papisov, Mikhail I.;Biodegradable polyacetal polymers and methods for their formation and use;US5811510
6.Tomka,Ivan; Reinforced biodegradable polymer;US5663216
7.ercks,Jurgen,Pommeranz,Winfried,Schmidt,Harald,Timmermann, Ralf,Grigat,Ernst,Schulz-Schlitte,Wolfgang;Biodegradable polymeric mixtures based on thermoplastic starch;US6235815

 

热 线:13691139438 13001204486 网名: 域名:xlc.cn 联系昕龙春 主业经历 (1963-2017

通 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1楼(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院东) 100081 联系人: 马女士

在 线:QQ:651130414 E:xlc786@126.com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与品牌创意网络工作室(版权所有)

关联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 北京丰台西四环南路52号

北京西城区德外大街36号A楼(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北京丰台区洋桥70号(东北角国际培训楼)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5号(中建大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内)

北京市朝阳区小黄庄路9号院(中国建筑科研院南院白楼) 北京市海淀区恒润国际大厦1807室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化工大学院内)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甲1号(原建工七建)

北京市海淀百万庄大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建筑分会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内

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院临街楼 西城右安门内大街75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滑模工程分会)

各地部分连接: 昕龙春的BLOG  江苏昕龙春   天津昕龙春     昕龙春阿里巴巴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绿色消费精品专家网 www.xlc.cn 一级站第一次上线时间:200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