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推荐 ※
   2015年2月19日中国农历...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全国民族...
   荒漠化治理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让社会责任体现于地球村公民的...
   厂商曝铜制水龙头使用废品回炉...
   10年努力实推昕龙N-LON...
   2013昕龙春助推昕龙品牌坚...
   季元振老师著作《建筑是什么?...
   叶甘霖:"站立小便导流器"让...
   洋快餐大举进军中国的真相 素...
   热线电话0106013432...

※ 友情连接 ※
更多友情连接>>


简化的反应系数计算法在墙体传热量计算中的初步讨论


    请点看 普及型电模成型组合装置通过建材生产检验(昕龙品牌-昕龙春标新立异-国内外首创精品)

简化的反应系数计算法在墙体传热量计算中的初步讨论

www.xlc.cn  来源:网载 时间:2005年9月1日

(请本文作者联系本站)

   摘要: 简要介绍了多层墙体非稳态传热量计算的反应系数法的简化及其特点。以常见的三层墙体结构为例,用简化法对 和 厚的三类墙体材料(普通粘土砖、重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分别进行了传热量的编程计算。针对相同的计算对象,以数值计算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对比基础。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作图比较,分析了简化计算法对不同墙体计算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通过编程计算、对比分析发现:简化法易于编程计算且不会丢根;材料物性和厚度对简化计算的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并有其规律性;简化法计算通常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冷负荷 反应系数法 多层墙体 传热量

1.引言

在计算空调冷负荷中,首先要确定各种得热量或传热量。外围护结构墙体的传热得热量计算是空调冷负荷计算关键环节之一。外围护结构墙体传热量的计算属于板壁非稳态传热计算。常用板壁非稳态传热计算方法有变换法和有限差分法。其中变换法中有谐波反应法、反应系数和Z传递函数法等。一般情况下,在外扰量的变化范围内,墙体的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可视为常量,因而易于对非稳态传热方程用变换法推导求解。当室外气象条件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具有随机性,特别是当室外温湿度环境也是随机性变化时,多采用反应系数法[2]。在应用反应系数法计算多层墙体(三层或三层以上)传热量时,传递矩阵中的各元素表达式形式较为复杂,一般是计算比较困难的超越方程或超越函数,因此,在编程计算传热反应系数中,求解总传递矩阵的元素 的根时容易丢根。因而,提出对反应系数法的简化是有必要的。在文献[1]中,作者对三层墙体(包括多层墙体)的反应系数计算法的简化作了初步介绍。简化法所带来的方便是令人兴奋的。但是,文献中并未给出这种简化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条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反应系数法的简化方法和由简化带来的方便。然后,针对不同结构墙体传热量的计算,通过数值计算法与简化法两者的结果比较分析,说明简化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⒉ 反应系数计算法的简化

用反应系数计算法计算墙体传热量,就是将墙体的反应系数与墙体内外温差进行卷积。通常温差容易获得,而反应系数是待求量。反应系数的求取,是通过求得墙体的总传递函数,建立反应系数与总传递函数中的元素及其导数的某种函数关系。反应系数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求得总传递矩阵中元素的根。下面着重介绍用简化法来求取其根。建筑外围护结构一般是多层墙体结构,该结构的墙体通常可视为由主体层和两侧的薄体层组成。当两侧薄体层为传热系数大、蓄热能力小的粉刷层或装饰层时,只考虑其传热热阻,忽略其蓄热能力。这样,多层墙体的总传递函数就可以简化为仅有三个子传递矩阵的乘积,而且两侧薄体层子传递矩阵的各元素均为常量。

    (1)

式中,Gt(s)为多层墙体的总传递矩阵,G1(s)、G2(s)、G3(s)分别为左侧薄体层、主体层、右侧薄体层的子传递矩阵。在G1(s)和G3(s)中,分别有:

 , 

式中, 分别为左侧各薄体层热阻和右侧各薄体层热阻。

由(1)式中的三个子传递矩阵相乘,并将主体层子传递矩阵各元素的以有表达式代入,不难推出总传递函数中元素Bt(s)的表达式如下[1]

    (2)

式中,分别为多层墙体主体层的导温系数、导热系数和厚度。

将其代入 ,经整理后得如下简单形式的超越方程:

    (3)

很容易可分析出方程(3)有无穷多个根。由于(3)式的左侧是周期函数,而右侧是的单增函数,则在每一个周期中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处即可确定一个值。在每一个周期内,应用对分法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即可求得式(3)的一个根。按照需要,将程序循环可以求得方程(3)任意多个根,而且不容易丢根。反过来即可获得的任意多个根。在此基础上,便很容易推出多层墙体的反应系数的计算公式,具体表达式见文献[1]。

从以上可见,简化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的根易于用简单的编程即可求出;另一方面由于超越方程(3)的有周期性特点而不会丢根。其次,在计算程序上,计算量大大减少,计算过程简单,节省了计算机资源。虽然简化法具有以上诸多优点。但由于简化处理,必然会有其局限性。下面将对简化法计算墙体传热量的适应性问题加以讨论。

3 简化法计算及其对比分析

3.1 计算对象的选择

本文以常见的三层结构的墙体作为计算对象,如图1。在应用简化法计算时,内、外粉刷或装饰层材料和厚度(均为20mm厚)不变,只改变主体层的材料和厚度。计算墙体的主体材料取用以下几类:一般砌筑材料,保温材料和重型墙体材料。计算墙体厚度分别取240mm和370mm。另外还对150mm厚的保温材料也进行计算。不同墙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见表1。

表1 计算墙体不同材料的物性参数

墙 体 材 料 名 称

密 度

ρ/

导温系数/

比 热 /

导 热 系 数/

外粉刷层

水泥砂浆

1800

0.00221

0.84

0.93

主体层

材料1

普通粘土砖

1800

0.00184

0.88

0.81

材料2

泡沫混凝土

627

0.00104

1.59

0.29

材料3

重型墙

2400

0.00277

0.83

1.54

材料4

加气混凝土

1000

0.00127

0.82

0.29

材料5

普通填土

1800

0.00133

0.84

0.56

内粉刷层

石灰砂浆厚

1600

0.00217

0.84

0.81

3.2 比较基础的确定

数值计算法是计算墙体非稳态传热的有效方法之一。当计算参数(空间步长、时间步长等)选取适当时,计算结果能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3]。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法计算的传热量作为简化法的对比基础,以此来分析判断简化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应用数值计算法时,初始温度分布任意假设,并认为相邻两计算周期各节点温度差小于0.001℃时达到周期状态。节点划分采用先界面后节点的方法[3],节点间距⊿x=0.005m, 时间步长⊿τ=1小时。边界条件处理采用补充边界节点法。界面上的当量导热系数用调和平均法确定。用TDMA法求解代数方程组。边界条件、室外综合温度逐时值与简化法均相同。

3.3 简化计算法的计算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简化法的计算过程同前文所述,仅把多层的公式改写成三层的形式。对简化计算过程进行编程计算。然后,再用数值计算法分别对五种材料、两种墙体厚度计算传热量。计算数据由于篇幅所限略掉。为便于观察和分析,将每种材料对应一种墙厚、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画成曲线图,如图2~4。并将简化法相对于数值法的传热量的计算值在最大值处的差值列于表2中。

表2 简化法相对于数值法的传热量计算值在最大值处的误差表

项 目

材 料1

材 料2

材 料3

材 料4

材 料5

主体层厚度/mm

240

370

240

370

240

370

150

240

370

240

370

绝对误差/W/m2

2.26

0.82

1.11

0.27

2.72

1.27

1.10

1.36

0.38

1.64

0.46

相对误差/%

8.20

4.60

8.80

3.80

7.00

4.75

4.61

10.0

5.70

7.88

4.17

由于薄体层子矩阵元素中的部分物性参数和几何尺寸被简化掉,因此,计算结果必然会产生传热量延迟和幅值计算误差。下面将对计算结果予以简单分析:

从图2~4可见,简化法与数值法两者计算结果延迟不一致性随墙体主体层材料物性和厚度的不同而不同。计算结果图显示,简化法的延迟较数值法均提前1小时左右。延迟不一致性规律亦可从图中明显看出:相同材料时,墙体越厚,延迟性偏差越小,如图4中材料4的曲线所示;当材料厚度相同、导温系数越小,延迟性偏差越小,如图2、3中的材料1、3、5的曲线所示。

传热量幅值计算误差同样随着墙体主体层材料的物性和厚度的不同而不同。由表1、2可见,当墙体主体层材料为普通材料(非保温材料)1、3、5或保温材料2、4时,均有当主体层导温系数越小,厚度越厚(材料4厚度为140mm时除外),传热量幅值计算误差越小。同样的变化趋势也可以从图2、3、4中看出。此外,从表2还可看出,37墙两种传热量计算结果在最大值处的相对误差均在5%左右;24墙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

3 结论

(1)简化法具有计算量少、易于编程计算,而且解超越方程时不会丢根等优点。

(2)主体层材料墙体越厚、导温系数越小,简化法计算传热量的延迟偏差越小。

(3)主体层材料热物性和几何尺寸对简化法的计算值衰减性的影响是:①主体层厚度越大,简化法计算值与数值法在传热量最大值处的偏差及波动幅度越小;②其他条件相同,主体层材料的传热系数越小,简化法计算误差越小;③导温系数是反应材料导温性能的一个综合物性参数,主体层导温系数较小时,应用简化法计算传热量吻合较好。

总之,简化计算法不但有其优点,而且,对于常见的三层结构墙体,当两侧薄体层的传热系数大、蓄热能力小的粉刷层或装饰层时,计算的传热量延迟性提前均在1小时左右,同时简化法的计算值与数值法的计算结果在传热量最大值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所以,简化计算法一般是可以满足工程上的需要。

 

昕龙春XLC特别推荐---

    墙体热工性能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冷箱采用人工控温的办法现场检测墙体传热系数,得到被测墙体的传热系数并得出这种方法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用冷箱控温检测墙体传热系数的探索
www.xlc.cn
网载 作者 田斌守


    摘要 墙体热工性能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冷箱采用人工控温的办法现场检测墙体传热系数,得到被测墙体的传热系数并得出这种方法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建筑节能 传热系数


1 前言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推进的力度逐步加大,目前针对建筑节能工程的现场检测验收引起广泛的重视。鉴于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的局限性――规定现场检测必须在采暖期进行;未对公共建筑的节能检测作出规定,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对具体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不同,对达到建筑节能目标的验收指标要求也不同,因此各地都积极开展了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作者针对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在非采暖期利用冷箱配合热流计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检测,得到被测建筑物的传热系数,总结出一些经验。现在介绍如下,与大家讨论。
2 检测过程
2.1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用冷箱制冷制造室内外温差,即被测墙体一侧为自然环境温度,另一侧用冷箱强制制冷,从而保持墙体两侧的温差,采集墙体两侧环境温度、表面温度、通过墙体被测部位的热流,即可用公式(1)计算出被测墙体的热阻R、传热系数K。

图1 冷箱检测示意图

  用热电偶或热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本次测量用铜-康铜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热流由热流计测量;温度、热流值用数据采集记录仪在线、连续、自动采集、记录,本试验用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以下简称巡检仪)记录温度热流值,温度值直接在巡检仪上显示,在巡检仪上显示的热流值是由热流计测得的热电势值,乘以所用热流计的测头系数换算为热流量。
(1)
 其中: 为传热系数,W/(m2.K);
T1为冷端表面温度,K;
T2为热端表面温度,K;
E为热流计读数,mv;
C为热流计测头系数,W/(m2.mv),热流计出厂时已标定;
R为被测物的热阻,m2.K/W;
Ri为内表面换热阻,m2.K/W;
Re为外表面换热阻,m2.K/W。Ri、Re的值按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取值。
2.2 检测过程
  检测对象是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设备。
  (1)将各路热流计和热电偶编号,按顺序号连接到巡检仪。热电偶从第2路开始依次接入,显示温度信号,单位为℃;热流计从第57路开始依次接入,显示热电势值,单位为mv。
  (2)安装冷箱。应将冷箱安装在热流计的相对面,使得热流计置于冷箱中心位置,紧靠墙面,用泡沫绝热带密封周边。根据具体环境设定控制温度-10℃~-5℃,使得内外表面温度温差达到15℃以上,20℃以上更好。本次试验环境温度约为28℃,因此设定冷箱控制温度-5℃。
  (3)开机检测。依次开启冷箱、巡检仪,记录各控制参数,巡检仪巡回显示各路温度和热流,并每隔30分钟自动存储一次当前各路信号数据。在线或离线跟综监测温度和热流值的变化,达到稳定时停止检测。
(4)数据处理。现场检测完成后,用专用软件将数据上传给微型计算机,然后用Excel软件或金山电子表格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每组数据和整个测试期的内外墙体表面平均温度、建筑物室内外平均空气温度、热流密度平均值和传热系数平均值,并产生传热系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直观地表示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 结果与讨论
试验结果如图2、图3、图4所示,图2、图3、图4中横轴为检测持续时间,每一个刻度值为30分钟,三个图中的时间同步对应。下面分别讨论温度变化情况、温度变化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1温度变化
试验从15:40开始,16:00开始记录数据,因为开始试验后墙体有一个蓄热过程,温度变化比较快,因此温度-时间曲线、传热系数-时间曲线在开始阶段很陡,如图3图4所示,约在5小时后蓄热散热逐步达到平衡。在试验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即这里的热端温度)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热端温度随外界气温呈周期性变化,在±2℃范围内波动,如图2所示。冷端环境温度和冷端表面温度控制较好,冷端环境温度就是冷箱内的温度,冷端表面温度是冷箱扣住部分墙体的表面温度,这两个温度波动幅度在±1℃,如图3所示。
图2 热端环境与表面温度-时间曲线
注:上方曲线是热端环境温度,下方曲线是热端表面温度
图3 冷端环境与表面温度-时间曲线
注:上方曲线是冷端环境温度,下方曲线是冷端表面温度
图4 传热系数-时间曲线
3.2温度变化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从图2和图4中可以看出,热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热端环境温度和热端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第42~92点(每一点的刻度值为30分钟,42~92点即试验开始后的第21~46小时时间段,下同)热端温度曲线比较平缓,温度随时间变化小,这段时间传热系数曲线也比较平缓,说明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小,该区间传热系数平均值为1.59W/(m2·K),这时墙体两端的平均温差为22.2℃,热端温度平均值为21.7℃。在第92~134点,热端温度曲线和传热系数曲线都有一个谷形区间,并在第112点形成谷值,原因是夜间气温下降,热端温度降低,而冷端温度不变,导致墙体两端温差减小,从而传热系数变小。第134~第198点,关闭窗户室内温度稳定即热端温度变化不大,这段区间传热系数也比较稳定,传热系数平均值为1.61 W/(m2·K),这时墙体两端的平均温差为22.2℃,热端温度平均值为21.7℃,与第一稳定段的数值相同。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端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从第199点开始在热端扣一个箱子,这时热端环境和外界隔绝,原来的温度状态发生改变,热端温度和传热系数均急剧下降,如图2、图4中所示。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墙体两端温差为15.3℃,热端温度为14.1℃,传热系数平均值为1.26 W/(m2·K)。
3.3误差计算
同一个墙体热箱检测传热系数值为1.63 ,与根据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得到的计算值相等。以这个值作为基准计算冷箱法测试误差。第一阶段传热系数为1.59W/(m2·K)时,误差,可接受;第二阶段传热系数为1.61 W/(m2·K)时,,可接受;第三阶段传热系数为1.26 W/(m2·K)时,,误差太大,不能接受。
4 结论
(1)利用冷箱配合热流计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墙体的传热系数,被测部位传热系数为1.61~1.63 W/(m2·K)。
(2)用这种方法在现场检测时,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热端温度和墙体两端的温差。在热端温度没有扰动和两端温差达到20℃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3)这种方法在现场检测建筑物热工性能时,检测周期较短,设备仪器少,检测成本较低,但需进一步研究适用条件和进行理论推导。

    关心不刷脱模剂的昕龙建筑模板自脱模系列绿色建筑自脱模最新专利技术进展的朋友,请您点击 adlist.asp?newsid=2

附加推荐 

墙体保温热桥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

(吴淑环) www.xlc.cn 网上转贴


    现在在一些地区的节能建筑设计中,常常采用的保温有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以及轻质砌块中填塞保温材料的保温砌块的墙体保温等方式,且不说这些保温方式在建筑物理上存在的问题,仅就热桥增加的传热就是非常惊人的。从建设部76号令发布至今5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大量的建筑物采用的是属于上述存在热桥很多的墙体建筑,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有必要分析这些保温墙体的热桥现象。下面以北京地区要求墙体平均传热系数0.6w/m2.k和哈尔滨地区要求公共建筑墙体平均传热系数0.45w/m2.k的情况,来分析热桥增加的传热和主墙体的传热系数应该是多少? 
  一、首先计算混凝土楼板或混凝土挑檐板热桥增加的传热 
  1、按有代表性的假定情况计算内保温的混凝土楼板、夹心保温和高保温砌块的混凝土挑檐板增加的传热系数。假定1米宽墙体、高度3米、窗墙比0.3,即墙体面积为2.1m2,窗户面积为0.9m2,混凝土挑檐板高度80mm,面积为0.08m2,按宽度混凝土挑檐板400mm的传热系数为2.4w/m2.k,则挑檐板的传热系数加权到墙体全部面积上增加的传热系数为:0.08×2.4/2.1=0.09w/m2.k。 
  同样可计算楼板厚度150mm时增加的传热系数为0.15×2.4/2.1=0.17w/m2.k。而内保温的240mm间隔墙(混凝土构造柱宽度,如370mm宽构造柱、370mm宽内横墙增加传热系数更多)在构造柱处混凝土的传热系数为3w/m2.k,所增加的传热为0.24×3/2.1=0.34w/m2.k。考虑内横墙会阻止部分传热,假定修正后为0.2w/m2.k,数值也很大。如果窗墙比大、挑檐板厚度更高,增加的传热系数更多。 
  2、北京地区、哈尔滨地区如采用上述保温墙体时,考虑热桥增加的传热,主墙体的传热系数见下表: 
  上表中没有考虑夹心保温拉结外叶砌体的拉结铁件增加的传热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这项影响不小,如考虑还应低于表中的数字。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等华北地区和哈尔滨地区分别采用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得用多厚的苯板才能分别满足墙体平均传热系数达到0.23w/m2.k和0.36w/m2.k以下。以前在工程中采用的这些形式的保温墙体是否又能满足墙体节能的要求呢? 
  二、分析内保温、夹心保温、保温砌块墙体在窗口处的热桥还增加多少传热 
  以黑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23/T120-2001的规定,窗口处热桥产生的热损失作为窗户的附加热损失计入窗户的传热系数中进行热工计算达0.6~0.8w/m2.k,如果将窗户的传热系数降低0.6~0.8w/m2.k需增加的窗户造价是非常多的,甚至现有的节能技术也可能不能解决。例如黑龙江省要求窗户的传热系数为2.0w/m2.k,如计入窗户附加热损失需要选择传热系数1.2~1.4w/m2.k的窗户,可能需要真空玻璃窗才勉强能满足。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窗口处热桥导致的附加热损失之多,在一些即使可以不发生窗口热桥的保温技术上,例如用EPS板薄抹灰保温时,工程中往往忽略窗口侧面用苯板保温,使大量能源流失,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应该予以注意。这些保温技术在楼板、或挑檐板以及窗口处的热桥增加的传热很多,工程实践证明,夹心保温技术保温效果太差,例如在齐齐哈尔市有单户电采暖的工程中采用夹心保温100mm厚苯板,保温效果远远不如外粘苯板80mm的电采暖工程,用户耗电量很大。此外,夹心保温等保温技术还存在墙体太厚,室内使用面积减少的问题,投资不经济。由此可见,有大量热桥的内保温、夹心保温、保温砌块在混凝土楼板、挑檐板和窗口处的热桥增加的传热太多,这些保温技术不应该再继续使用了。


 

昕龙春XLC 推荐部分网上最新交流信息(2005---2006)

各地节能检测依据标准和检测仪器及配套软件汇总
 
建筑节能检测


项目名称                    完成时间    备注
节能民用建筑现场检测技术—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 2001   国家专利
建筑物采暖能耗检测标准YQB044-97         1997   企业标准
建筑物复合墙体构造层(窥测法)检测标准YQB045-97 1997   企业标准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箱法)检测标准YQB046-97 1997   企业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YQB052-99        1999   企业标准
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YQB054-00         2000    企业标准
房间气密性(示踪法)检测标准YQB050-98       1998  企业标准
QM-1房间气密性检测仪YQB056-01           2001  企业标准
房间气密性(气压法)检测标准YQB043-97       1997  企业标准
 
 
节能相关标准汇总
1.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2003;
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   
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3-2002;   
7.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9.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   
10.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1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2.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13.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   
14. 外墙内保温板JG/T159-2004;   
15.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   
16.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


      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

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又称小型热箱仪,是依据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采用热箱法检测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部分研制的国产化的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按照标准要求它是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室内条件,另一侧为室外自然条件。通过检测各部位的温度点,精密控制热箱的温度,跟踪检测热箱变化的发热量从而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运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值,同时小型热箱仪可与电脑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整理并打印,使该项检测手段得到提高和完善。

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先后在砖墙、砌块、保温墙体等墙体上做试验,实验数据表明该仪器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性好,完全达到《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J/T 01-44-2000)的要求,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仪器。同时查新结果也表明,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在我国首次实现了不受采暖期限制的现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是一种全新的现场传热系数检测仪。


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有关问题说明

附件:

国家和本市现行的主要建筑节能标准

一、现行建筑节能主要基础标准
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二、现行建筑节能主要实施标准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2、《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93)
3、《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GB/T15225—1994)
4、《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242—2002)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243—2002)
6、《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4—2002)
7、《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5—2002)
8、《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
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2003)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11、《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164—2002)
12、《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与管理技术要
(DB31/T255—2003)
1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JG149—2003)
1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JG158—2004)
1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4)
三、现行建筑节能本市工程建设规范
1、《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TJ08—206—2002)
2、《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        (DG/TJ08—801—2004)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04)
4、《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GJ08—113—2005)
5、《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工程技术规程》
                                        (DGJ08-74-2004)
6、《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      (DG/TJ08—802—2005)
7、《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试行) (DGJ08—115—2005)


保温材料及建筑节能
(一)保温材料
1保温材料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5486.1-5486.3-2001
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3475-92
绝热-稳态热性能的确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ISO8990:19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 10294-88   ISO8302:1991
绝热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BS874:part2:section2.1:1986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0295-1988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GB/T 17146-1997
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ASTM E96-95
用便携式辐射计确定材料在常温范围内发射率的检测方法标准ASTM C1371-98


2绝热用矿物棉及其制品
矿物棉制品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16401-1996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GB/T13350-2000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1998


3泡沫塑料
硬质泡沫塑料水蒸气透过性能的测定QB/T2411-98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GB/T6343-1995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ISO 845:1988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 试验方法 GB8810-88(ISO2896-86)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 8811-88(ISO2796-1980)
泡沫塑料和橡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GB/T6342-1996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 8813-88(ISO844-1978)


4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2002


5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2-2002


6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10800-89


7.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GB/T17794-1999


8.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GB/T17371-1998

9.加气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69~11975-1997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15762-1995

10.纤维毡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含水率试验方法GB3007-82

11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GB/T10303-2001

12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JC/T647-1996

13聚苯保温板粘结剂
聚苯保温板粘结剂CAN3-A451.1-M86

14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JC/T841-1999

15.保温管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CJ/T114-2000

16.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
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DBJ01-63-2002

17.外墙内保温板
外墙内保温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J01-30-2000

(二)建筑节能
18.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

19有抹面复合外保温系统
有抹面复合外保温系统欧洲技术批准指南 EOTA ETAG 004(2000年3月版)

20.由矿物胶凝材料和EPS集料组成的绝热抹灰系统
由矿物胶凝材料和EPS灰系统集料组成的绝热抹灰系统 DIN 18550 part3 (1991)

21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工程
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CJ14-1999

22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DBJ/T 01-50-2002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聚苯板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做法)DBJ/T01-38-2002

23民用、居住建筑
保温-建筑构件-热阻和传热系数的现场测量 ISO 9869:1994(E)

24 室内热环境
适宜环境下PMV和PPD指标的确定及热舒适条件ISO7730-1994(E)

25.民用、居住建筑节能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200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95

节能检测的标准或验收标准
JGJ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DBJ 01-97-2005《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标题: 谁能给我个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热工仪器清单

可以考虑使用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巡检仪,红外线温度计,板式流量计,普通单相电表,温控器与继电器,加热设备等。

红外线温度计,普通玻璃管温度计,温度记录体(连续记录),超声波流量计,风速仪(有好多种,如多功能通风表等),温湿度记录体,功率表等等。需要配备设备不少呢 ,加起来10万下不来啊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体系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推广建筑“四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体系情况
 
 
标题: 有人知道建筑节能检测的项目和规范,以及具体的检测方法吗

我想问题可能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建筑材料的节能检测,就是材料的热工性能
二个是建筑材料设计完成,检测是否合乎规范
节能计算的话,也已经有chec和cec软件了,这个结果是有权威性的
 
关于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

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有关 
请教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时的温度如何定?

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时的温度确定,是与所要测试的保温材料有关的。例如,珍珠岩产品是在常温下进行测量的。而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测量时的温度是在70+-5度的条件下测定的。


 

热 线:13691139438 13001204486 网名: 域名:xlc.cn 联系昕龙春 主业经历 (1963-2017

通 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1楼(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院东) 100081 联系人: 马女士

在 线:QQ:651130414 E:xlc786@126.com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与品牌创意网络工作室(版权所有)

关联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 北京丰台西四环南路52号

北京西城区德外大街36号A楼(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北京丰台区洋桥70号(东北角国际培训楼)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5号(中建大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内)

北京市朝阳区小黄庄路9号院(中国建筑科研院南院白楼) 北京市海淀区恒润国际大厦1807室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化工大学院内)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甲1号(原建工七建)

北京市海淀百万庄大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建筑分会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内

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院临街楼 西城右安门内大街75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滑模工程分会)

各地部分连接: 昕龙春的BLOG  江苏昕龙春   天津昕龙春     昕龙春阿里巴巴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绿色消费精品专家网 www.xlc.cn 一级站第一次上线时间:200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