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龙春XLC认为:人类采用非常规食用植物、厨余等废弃物,作为生物能源或可全降解产品来源,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无节制地采取可食用粮食作为此类原料,自然可以认为是一种“与民争食”的犯罪;我国的此类技术应用,也必须警醒,并且要在相应的政策督导之下进行;笔者愿意看到合理获取生物利用资源的技术应用途径--上述非常规食用植物、废弃物之类的新技术成果、方法,会结合节约、可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的需求,而不断地予以实际应用。
世行:最新报告显示生物能源导致粮价上涨75%
世行最新报告显示生物能源导致粮价上涨75%
www.xlc.cn 昕龙春 来源 行业研究 2008.07.07 010-60134324 关键字 英国 生物 能源 粮食
根据世界银行7月4日在英国《卫报》上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生物能源的生产已经造成全球粮价上涨了75%。 英国《卫报》称,这份报告是于今年四月份完成的,但由于避免是美国政府陷入尴尬,世界银行迟迟不愿发布这份报告。据悉,美国政府一直坚持认为生物能源的生产仅仅带动全球粮价上涨了3%。 生物能源在支持者眼中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更为环保的替代品,并且可以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报道,西方8国集团首脑将于下周在日本召开年度峰会,而不断上涨的粮价问题则是会议日程上的重点。 据悉,这份报告是由世行的一名高级经济师完成的。这份报告无疑彻底否定了美国关于生物能源的观点,并且也显示出来自中国和印度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其实并不是粮价上涨的主因。报告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导致全球粮食消费量的大幅上涨。 报告同时指出,澳大利亚的干旱对粮价上涨并未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欧洲和美国一直在大力推广的生物能源在粮价上涨问题上应付更大的责任。 据悉,欧盟已经制定计划,截止2020年将最多有10%的交通工具使用生物能源,目的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据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英国已经规定其境内所有汽油或柴油都应至少含有2.5%的生物能源。 报告中称:“假如没有生物能源的不断增产,全球小麦和玉米市场指数就不会下跌得如此严重。而基于其他因素的粮价上涨也会相对较为平稳。” 报告同时称,生物能源的生产极大地扰乱了粮食市场。人们将原本应被当作口粮的粮食销售出去以生产生物能源。这样一来,农民会将大量的土地用来生产供制造生物能源的作物。这样的状况也极大地激发了粮食市场的金融投机行为。但是报告也认为像巴西将蔗糖转化为能源的行为对粮价上涨并无较大影响。 卫报称,粮价自2002年到今年2月已经累计上涨了140%。粮价上涨过程中,能源和化肥价格的上涨仅占总上涨幅度的15%,而生物能源则应为粮价上涨负担75%的责任。
生物燃料背后的道德风险 2008年07月07日 08:33: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道德风险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从事经济活动者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在粮价屡创新高的大背景下,由生物燃油引发的道德风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新华社报道,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唐·米切尔编写的一份报告指出:生物燃料导致粮食危机。从2002年至今年2月,研究中一揽子粮食价格涨幅达到140%。其中,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的生物燃料对粮价上涨的“贡献”最大,相当于推动粮价在同期上涨了75%;相比之下,能源与肥料价格的上涨只让粮价上涨了15%。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加剧了粮食危机,已成为一个真正的“伦理”问题,应当考虑暂缓推广生物燃料。而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更为尖锐,他认为,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构成了“反人类罪”。
尽管叱责之声日益强大,但生物燃料的发展却仍在加速,美国与欧盟都没有停步的意思。原因在于利益: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小麦产量占11.6%,出口量占据全球粮食出口的半壁江山,粮价上涨它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生物燃料正是粮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粮价上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投机资金将获取丰厚利润。著名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危机)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希望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生物燃料引发的道德风险,使得以粮食为工具的改变全球财富分配格局的隐忧浮出水面。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结果,鲁、梁等小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亡,齐国渔翁得利,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近年来,美国、欧洲各国在将大量能耗严重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补贴农业。1998年以后,美国对农业的补贴一直稳定在每年至少2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现在,整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业的补贴高达3000多亿美元。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研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了两大转型:一是从传统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欧美等国唯独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始终不肯妥协,许多人不解原因,当那些农业补贴低的国家因无力与欧美农业竞争纷纷减少粮食生产投入,而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时(犹如春秋时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那些悄然发展起来的农业大国就有了操纵世界的能力——这或许正是前述问题的答案。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常的农业生产,而这正是粮食危机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源,遗憾的是,许多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欧美等发展国家大力补贴农业背后的深意。
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容易忽略道德风险的,指望其承担其道德责任是靠不住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农业生产,否则,鲁、梁等小国不种粮而亡就是前车之鉴。(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