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推荐 ※
   2015年2月19日中国农历...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全国民族...
   荒漠化治理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让社会责任体现于地球村公民的...
   厂商曝铜制水龙头使用废品回炉...
   10年努力实推昕龙N-LON...
   2013昕龙春助推昕龙品牌坚...
   季元振老师著作《建筑是什么?...
   叶甘霖:"站立小便导流器"让...
   洋快餐大举进军中国的真相 素...
   热线电话0106013432...

※ 友情连接 ※
更多友情连接>>


放射、辐射及电磁污染--昕龙春XLC


  昕龙春XLC绿色消费或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观点  

     电磁污染:看不见的危害(如何防范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电离辐射)

放射、辐射及电磁污染

1、放射性活度是什么?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它的SI单位是"S-1",SI单位专名是贝可[勒尔](Becquerel),符号为Bq。1Bq=1次衰变/秒。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符号为Ci。1Ci=3.7×1010Bq或1Bq=1s-1≈2.703×10-11Ci。

可用克镭当量来表示γ放射源的相对放射性活度。1克镭当量表示一个γ放射源的γ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和1克的标准镭源(放在壁厚为0.5毫米的铂铱合金管内,且与其子体达到平衡的1克镭)相当。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放射性比度,或比放射性(specific radioactivity)。

2、什么是照射量?

所谓照射量描述 射线和 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伦琴(R)。它的定义是在标准状态下1立方厘米的空气(1.293毫克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电量。目前常用库伦每千克(C/kg)为单位。它相当于X或γ射线在标准状态下每千克干燥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离子的电荷值为2.58×10-4C,即1R=2.58×10-4C/kg。

还有一个概念是照射量率或照射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照射量率的国际单位为库伦每千克秒。

照射量(exposure dose)X是dQ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量,即:X=dQ/dm。单位:库仑·千克-1(C/kg)。

暂时与SI并用的照射量的专用单位名称是伦琴(Roentgen),符号为R,目前尚无SI单位专名,与SI单位的关系为1R=2.58×10-4C·kg-1。

伦琴的定义是:在1R X或γ射线照射下,在0.001293g(相当于0℃和760mm汞柱大气压力下1cm3干燥空气的质量)空气中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在空气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电单位的正离子或负离子。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或γ射线。

3、吸收剂量是什么意思?

所谓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接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它是描述电离辐射能量的量。当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其部分或全部能量可沉积于受照介质中。

其单位是拉德(rad),相当于1克物质接受1×10-5焦尔的能量。目前常用的单位是戈瑞(Gy),它相当于1千克物质接受1焦尔的能量。1Gy=100rad。
与照射量的情况不同,吸收剂量是一个适用于任何类型电离辐射和任何类型受照物质的辐射量。必须注意的是,在应用此量度时,要指明具体涉及的受照物质,诸如空气、肌肉或者其他特定材料。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dε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ε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受照物质的平均能量。即D=dε/dm。

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拉德,符号为rad。1Gy=1J·kg-1=100rad,或1rad=10-2 J·kg-1=10-2Gy。

照射量X与吸收剂量D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辐射量。照射量只能作为X或γ射线辐射场的量度,描述电离辐射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而吸收剂量则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反映被照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但是,在两个不同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可以换算。对于同种类、同能量的射线和同一种被照物质来说,吸收剂量是与照射量成正比的。由于X或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一对离子的平均能量约为32.5eV,所以1R的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约为0.838rad;而在软组织中的吸收剂量约为0.931rad。

4、什么是剂量当量?

环境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不仅与吸收剂量值有关,而且还与辐射的类型、能量和照射条件有密切关系。换言之,在接受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如果电离辐射的种类、能量或照射条件不同,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无论是发生几率还是严重程度,均有所差异。例如,某一射线在组织内很短路上能产生很多的离子对,那么它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就大些。所以在相同吸收剂量下,快中子、 粒子对人体组织的损伤要比 、 或电子的损伤大好几倍。为了统一描述各类电离辐射对于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在核辐射防护领域中,引进了一种"剂量当量"的概念,它等于吸收剂量和描述不同射线生物效应的系数的乘积,其单位是雷姆(rem),目前采用的单位是希沃特(Sv)。1Sv=100rem。

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因为生物效应受到辐射类型、剂量与剂量率大小、照射条件、生物种类和个体生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

把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用符号H表示。当量剂量只限于防护中应用。组织中某点处的当量剂量H是D、Q和N的乘积;即H=D·Q·N。式中:D是吸收剂量;Q是品质因子;N是其它修正系数的乘积。目前指定N值为1。

质因子依不同类型辐射而异,品质因子(Q)与传能线密度(LET)关系非常密切(表1-3)。

表1-3 品质因子(Q)与传能线密度(LET)间的关系

水中的平均LET(keV/μ)

品质因子

≤3.5

1

7.0

2

23

5

53

10

≥175

20

当量剂量H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雷姆,符号为rem。1Sv=1J/kg=100rem。1rem=10-2J/kg。

5、什么是集体剂量当量?

在环境放射性中,人们经常须对环境辐射给予某一群体的危害作出科学的评价。例如当某一核设施向其环境排放放射性废物时,人们就要求对该企业排放的放射性三废给周围公众造成的剂量当量作出估计,以评价该群体受影响的程度。此时,须采用"集体剂量当量"的概念来评估,其定义是:

式中, 为集体剂量当量; 为受照群体第 组成员每人全身或者任一特定组织受到的平均剂量当量;

 为群体中第 组中的人数。

由上式可见,辐射给予某一群体产生的效应是各个单一组分所受的剂量当量之总和。剂量当量与集体剂量当量的区别在于,前者用于单个生物体,后者则用于群体。
集体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为人·希沃特,符号为man·Sv。

6、有效剂量当量是什么?

有效剂量当量是考虑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的辐射效应为随机效应时,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人体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剂量当量与相应的机重因子的乘积之总和,即
子,它表示

式中, 为有效剂量当量; 为人体内器官或组织T所接受的平均剂量当量

; 为相应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

器官或组织T受电离辐射照射时产生随机效应的几率与全身受到均匀照射时产生的随机效应的几率之比值。因此, 是一个无量纲因子。

有效剂量当量的SI单位与剂量当量相同,即希沃特(Sv),暂时并用的专用单位为雷姆(rem)。有效剂量当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度量体内或体外照射源(无论是均匀照射还是非均匀照射)造成的健康效应发生率的指标,用来评价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总的损伤程度。表1-4给出辐射量单位对照表,辐射量包括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辐射场强度以及被照物质的吸收剂量三方面内容。

表1-4 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辐射量

辐 射 量 SI单位

SI单位专名

专用单位

照射量

库伦·千克-1(C·kg-1)

未 定

伦琴(R)
1伦=2.58×10-4库伦·千克-1(1R=2.58×10-4C·kg-1)

吸收剂量

焦耳·千克-1(J·kg-1)

戈瑞(Gy)
1戈瑞=1焦耳·千克-1=100拉德(1Gy=1J·kg-1=102rad)

拉德(rad)
1拉德=10-2焦耳·千克-1=100尔格·克-1
(1rad=10-2J·kg-1=102erg·g-1)

当量剂量

焦耳·千克-1(J·kg-1)

希沃特(Sv)
1希沃特=1焦耳·千克-1=100雷姆(1Sv=1J·kg-1=102rem)

雷姆(rem)
1雷姆=10-2焦耳·千克-1(1rem=10-2J·kg-1)

放射性活度

秒-1
(s-1)

贝可勒尔(Bq)
1贝可勒尔=1秒-1
(1Bq=1s-1)

居里(Ci)
1居里=3.7×1010·秒-1
(1Ci=3.7×1010s-1)

7、人体受到的伤害同有效剂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电离辐射的能量沉积是一种随机性过程,因此,即使在剂量很小的上,也完全可能在细胞内的关键体积中沉积下足够的能量,并导致细胞变异。从而,由于单个细胞的细胞变异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即遗传变化和细胞恶性转化)的发生,也是随机性事件。因此,我们将这类辐射生物学效应称为随机性效应,以与另一类其发生不具随机性的效应相区别。随机性效应的特征是,其发生不具有阈值,这就是说,即使在剂量很小的情况下也存在有一定的概率;这类效应发生的概率是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加,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随机性效应的这些特点都是由其发生机制所决定的。

另一种情况是全部组织或者部分组织受到照射,构成该组织的相当数量的细胞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存活下来的细胞的增殖来补偿,从而,使该种组织或者由该种组织构成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并产生临床上可检查出的症状,通过这样的发生机制产生的效应被称为确定性效应。

过去,曾因为这类效应的发生不具随机性而将其称作"非随机性效应"。但是,此类效应所基于的机制(辐射杀死细胞)本身又是一种随机过程,因而称为"非随机性效应"并不十分合适。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中,开始用"确定性效应"一词来取代"非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意思是:"由已发生的事件所确定的后果",这就是说,确定性效应是由"辐射杀死细胞"这种事件所确定下的,虽然杀死细胞的事件本身具有随机性。

电离辐射所引致的确定性效应是由于全身或者局部照射的照射量达到可使足够的细胞损伤或者发生死亡,因而影响到受照组织或器官功能所造成的,这种损伤是相当多数量的细胞或者相当大比例的细胞集体受损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或者少量细胞的死亡在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组织中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确定性效应是有一定数量或者一定比例的细胞受到影响时才会发生。因此,确定性效应应有一个阈剂量,低于此阈剂量时受到影响的细胞数或者比例不足以产生所定义的损伤或者不足以使该种效应的临床症状发生。随着剂量的增加,未受影响的活细胞将越来越少,症状也越来越严重,症状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确定性效应的特征正好与随机性效应的相反,即具有一种阈剂量。剂量低于阈剂量时效应发生的概率一般应为零;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所接受的剂量有关,剂量越高,效应越严重;如果,辐射照射足够严重,则作为照射的后果,可能会发生死亡。一般说,死亡是人体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器官或者关键系统中细胞数量严重减少的结果。

概括来说,可以认为辐射生物效应的两种分类系统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即:

就是说,躯体效应中的非致癌效应是确定性效应,而躯体效应中的致癌效应是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则均是随机效应。

上述的这种分类,是对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后取得的成果,并在辐射防护的发展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随着对不同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区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1977年建议书中,将辐射防护的目的明确地规定为"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即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就是说,在辐射防护实践中,对不同的效应应该采取不同对策,对于确定性效应,因其有阈剂量,而且因为剂量低于阈剂量时其发生的概率为零,所以,能够"防止"其发生;对于随机性效应,因其发生的无阈性质,在任何低的剂量下均有一定的发生概率,所以,"防止"这类效应的发生客观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剂量,对其进行"限制",使这类效应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不是无限制的降低)。

8、什么是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

如果某个生物体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其生殖细胞也受到照射,而且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内产生了发生突变的基因,则情况会不同。一般情况下,如果这种基因突变没有造成受照射的生殖细胞死亡,而且该生殖细胞有可能与异性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胚胎,则电离辐射照射的后果就有可能在该受照生物体的后代中表现出来。这类在受照个体的子代个体中出现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叫做辐射遗传效应。

9、辐射遗传效应的特点是什么?

辐射遗传效应是生物体的生殖细胞受到照射而产生的后果,通常辐射遗传效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遗传效应并不在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出现,而是出现在该个体所繁衍的某些后代身上,因而效应的产生与个体受照射情况的联系不易被发现;
2)从生物体受照到显现出遗传效应之间相隔的时间过长(超过了生物体寿命,有时甚至为寿命的数倍,即几个世代);
3)遗传效应具有可遗传性,所以,从理论上讲,其影响可能极大。

10、天然放射性来源有哪些?

环境中天然辐射本底主要由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发射的辐射三部分组成。

宇宙射线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外层空间。为了探明宇宙射线的来源,有人曾做过实验,把一个装有核辐射探测装置的大气球从海平面升至高空,观察电离辐射粒子注量率与海平面高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海拨高度低于700m时,粒子注量率随高度上升而急剧下降。当气球高度超过700m时,粒子注量率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此外,人们还发现,当太阳发生耀斑活动时,地球测得的宇宙射线强度明显增强,这一现象证明宇宙射线产生于地球以外的空间。

宇宙射线有初级和次级之分。初级宇宙射线是指从外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层的高能辐射。初级宇宙射线按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初级银河系宇宙射线"和"初级太阳宇宙射线"。不过,前者是初级宇宙射线的来源。

初级银河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质子组成(~87%),并伴有10%左右的氦核,其余为少量的重粒子、电子、光子和中微了。初级宇宙射线具有极大的动能,因此,它们的贯穿能力极强。初级太阳宇宙射线主要是指太阳发生耀斑时释放出来的带电粒子,大部分是质子和α粒子。不过,这些粒子的能量较低,通常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剂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次级宇宙射线是高能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产物。初级宇宙射线进入大气时,具有极大能量的粒子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剧烈的碰撞作用,致使原子核四分五裂,这类核反应一般称之为"散裂反应"或"碎裂反应"。

一般情况下,将宇宙射线按其能量大小习惯上分为"硬射线"和"软射线"两部分。"硬"部分宇宙射线主要是指贯穿能力很强的高能粒子,主要指介子和高能质子;而"软"部分宇宙射线是指较易被物质吸收的低能粒子,主要指电子和光子。

当高能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反应产物除了次级宇宙射线粒子以外,还有许多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叫做"宇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品种虽然不少,但在空气中的含量都是很低的,因此,它们对环境辐射的实际贡献不大,特别是外照射。不过,有些核素在环境辐射剂量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有较重要的意义。

原生放射性核素与宇生放射性核素同属天然放射性核素,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由宇宙射线通过与大气原子核作用的产物,而前者则是从地球形成开始,迄今为止还存在于地壳中的那些放射性核素。因此被称为"原生"放射性核素。显而易见,与地球同时形成的放射性核素可能很多,其中,仅有少数具有足够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才有可能残存至今。

天然放射性核素品种很多,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岩石、土壤、空气、水、动植物、建筑材料、食品甚至人体内都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地壳是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贮存库,尤其是原生放射性核素。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钍系和。其中,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地表释入大气中的及其子体核素,动植物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大多数是

土壤主要由岩石的浸蚀和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可见,其中的放射性是从岩石转移而来的。由于岩石的种类很多,受到自然条件的作用程度也不尽一致,可以预期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变化范围是很大的。土壤的地理位置、地质来源、水文条件、气候以及农业历史等都是影响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重要因素。

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地下水的浸滤作用而受损失,地下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来源于此途径。此外,粘附于地表颗粒土壤上的放射性核素,在风力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尘埃或气溶胶,进而转入到大气圈并进一步迁移到植物或动物体内。土壤中的某些可溶性放射性核素被植物根吸收后,继而输送到可食部分,接着再被食草动物采食,然后转移到食肉动物,最终成为食品中和人体中放射性核素的重要来源之一。环境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此外,天然放射性物质还包括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一种从宇宙空间射到地球上的高能粒子流,它由质子、 粒子等组成。天然放射性已为人类所适应,并未造成什么危害。

11、上海市天然放射性的本底情况

通过以下两表证明了上海水源没受到放射性核素铀、钍、镭的污染:


数据来自《中国辐射卫生》1999年第8卷第4期《上海主要食品和水源天然放射性水平》(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袁政安等)

12、氡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氡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衰变时产生的短寿命放射性核素会沉积在支气管、肺和肾组织中。当这 

 

些短寿命放射性核衰变,释放出的α粒子对内照射损伤最大,可使呼吸系统上皮换换细胞受到辐射。长期的体内照射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诱发肺癌和支气管癌等。据估算,人的一生中,如果在氡浓度370Bq/m3的室人环境中生活,每千人中将有30~120死于肺癌。氡及其子体在衰变时还会同时放出穿透力极强的γ射线,对人体造成外照射。

若长期生活在含氡量高的环境里,就可能对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危害,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白血病。

这种危害是有沉重的教训的:1922年,埃及多名考古学家发掘古埃及杜唐卡门法老陵墓,其后离奇死亡,自此法老毒咒之说不胫而走,人们都传说古埃及人在金字塔里下了毒咒,使得擅闯入金字塔的人中毒咒而送命。最近,加拿大及埃及的室内环境专家破解了这个困扰人们近80年的毒咒之谜。他们发现是金字塔含有大量具有危险程度的氡气,令接触者患肺癌而死亡。专家研究发现,这种令人致命的氡气是建筑金字塔石块及泥土内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含氡气最高的三处古埃及建筑,依次序是开罗以南的沙喀姆喀特金字塔、阿比斯隧道及萨拉比尤姆陵墓。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13、怎样预防氡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氡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且不易被察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宣传普及和防护工作。为降低室内氡的浓度,建筑部门在新建住宅时应避开含氡量高的地段,并尽可能选择含氡量低的建材。营销商在销售建材时需向客户出示放射性水平检测证明。居民在进行家庭装修时应注意选择含氡量低的装饰材料。 增加室内通风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降氡措施。当门窗敞开时,室内氡及其子体的浓度与外环境中的大致相等,特别是冬季人们为避风寒门窗紧闭,夏季为避暑热安装空调,使得居室常常被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造成室内氡逐渐积存,浓度上升,所以在夏季经常开窗换气尤为重要。

对氡浓度高的家庭,也有简单易行的补救措施。

降低氡的浓度,最常用的方法便是通风。以广州一户住房为例,门窗关闭一夜之后,氡浓度是151立方米贝克,开窗通风1小时后,则已降为48立方米贝克。对于地下室,也应解决通风问题,并在墙壁和地面覆盖质密的材料或防氡涂料,以阻挡氡的扩散。这里很好的例子便是地铁。记者与专家分别在北京和广州的地铁里检测,其氡浓度非常低,范围在17至54立方米贝克之间。这就是因为地铁内墙壁铺有放射性低而质地又很密的材料,加上有很强的通风系统。

住平房或一层楼房的家庭,应该堵塞、密封室内地板上的缝隙;还可以采用安装排风扇、使用空气清新器等措施,降低氡的浓度。

14、室内氡来源有哪些?

从建材中析出的氡;从底层土壤中析出的氡;由于通风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15、建筑陶瓷是否有放射性?

现代都市中放射性污染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生活消费品如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物质。建筑陶瓷主要是由黏土、沙石、矿渣或工业废渣和一些天然助料等材料成型涂釉经烧结而成。由于这些材料的地质历史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存在着放射性元素,如钍、镭、钾等。特别是建筑陶瓷表面的一?quot;釉料"中,含有放射性较高的的锆铟砂,虽然建筑陶瓷的烧成温度大多在1100~1300℃,但是并不能消除这些物质的放射性,其放射性高低决定于材料和釉子中的放射性,而各地各品种瓷砖放射性有差异。

近年来,天然石材放射性超标的现象经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后,建筑陶瓷的放射性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天津市近期对上百名用户送检石材、瓷砖和63个家庭内装饰面的检测结果显示,按照国家目前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瓷砖符合室内饰面的约占总总数的90%。某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的分析测试中心2000年7月在对近百个建材产品放射物检测中发现,抛光砖、釉面砖等建材陶瓷新产品中的放射性超标,不合格率超过1/3。去年四川省检测部门对某省的34家大建材生产厂测定中,结果发现放射性超标的厂家竟高达17家!

16、建筑陶瓷的放射性有哪些危害?

众所周知,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地质层中,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我们的身体对放射性的承受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了则有可能引起不适和病变。所以说,放射性物质超过一定标准就一定会造成危害。研究证明,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性超标,直接影响消费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内辐射与体外辐射:体内辐射主要来自于放射性辐射在空气中的衰变,而形成的一种放射性物质氡及其子体。氡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在作用于人体的同时会很快衰退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核素,进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统计资料表明,氡已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因此死亡的达5000~20000人,我国每年也约有50000人因氡及其子体致肺癌而死亡。另外,氡还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体外辐射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的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后产生一种生物效果,会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17、怎样看待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伤害案例?

近年来,由于广大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造成人体伤害的案例频频见于报端,使一些消费者到了谈"放射性"色变的程度。那么到底怎么看待这些放射性污染造成的伤害呢?从目前室内环境造成的一些伤害案件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加害主体不确定性。由于造成人体伤害的因素比较复杂,也不能排除除了室内环境污染造成伤害以外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人体伤害的可能性。
2)造成人体伤害的因果关系复杂性。人生活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其健康损害往往由多种因素促成,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则难以证实某种建筑材料与某健康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关系。
3)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伤害的潜伏性。据医学专家研究证明,癌症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20年以上。
4)室内环境造成伤害的广泛性。这更增加了认定和衡量某种建筑和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损害程度的困难。

另外,由于体质的差异性、有害物质的放射程度及用量、接角时间长短,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同的。

所以,应该科学地分析室内环境污染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室内环境意识,尽量减少和防止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对室内污染造成的伤害要进行具体分析,进行科学的评断。

18、消费者怎样保护自己不被建筑和装饰中的放射性物质伤害?

1)在进行写字楼和家庭装修时,要合理搭配和使装饰材料,最好不要在房间里大面积使用一种装饰材料。
2)为了防止室内的放射性物质过高,最好在新住房装修前进行放射性本底的检测,这样将有助于石材和通体砖品种的选择。
3)到建材市场选购石材和建筑陶瓷产品时,要向经销商索要产品放射性检测报告,要注意报告是否为原件,报告中商家名称和所购品名是否相符,另外还有检测结果类别(A 、B 、C)。
4)对商家没有检测报告的石材和瓷砖的产品,最好的方法是请专家用先进仪器进行放射性检测,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5)已经装修完的房间,可请专家到现场检测,如果放射性指标过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更换;如果超大型标不高,可不必拆除,保持房间经常通风或选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装置。

19、如何简单判断石材放射性情况?

一般来说石材分为大理石、花岗岩,大理石放射性比花岗岩小。可以根据石材的颜色可以简单判断辐射的强弱,红色、绿色、深红色的超标较多,如杜鹃红、印度红、枫叶红、玫瑰红等超标较多。

20、如何检测石材放射性?

在近几年的装修用材中,天然石材因其色彩丰富、自然、材质坚固耐久,而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种公共设施中。石材固然会使满堂生辉,但也和自然界的其它物质一样,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伽玛射线粒子。人们长期接收超高的伽玛放射性辐射,会引起辐射损伤、皮肤病,还会使肺癌、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为了防止放射性元素含量过高的石材进入我们周围环境,我国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天然石材放射性保护分类控制标准》,可是如何执行标准,正确、快速地测量岩石放射性核素,并且根据结果划分类别却十分困难。

以往传统的划分石材放射性类别的方法是将大块石材先粉碎,取重量300克左右的样品封存20天,然后进行伽玛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测量划分。根据伽玛元素含量的高低,综合确定石材放射性类型,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而且必须在实验室进行,不能广泛推广。费时费力,分析样品的费用也很高。

为了弥补过去方法的不足之处,科学家发明了现场快速石材放射性检测仪。说到它的发明,这还得益于光电效应的启示。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同样光能也可以转变为电能,这就是光电效应。而快速石材放射性检测仪就是利用了光电效应这一特性,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既快又准确。伽玛射线类似于光线,它带有一定的能量。石材中产生的伽玛射线大部分能穿透石材本身,进入探测仪中的探测器碘化钠晶体中,并与之发生作用,射线的能量转化成光,光通过探测仪中的光电倍增器时,被放大射出的射线量。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出石材的放射含量。采用了这种石材检测仪后,我们在进行装修时,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选择我们喜欢并且对身体无害的石材来美化我们的居室。而我们的居室也将在石材的映衬下,充满自然典雅的气息,成为美丽、温暖、安全的爱巢。

21、是不是B、C类石材就是超标石材?

根据国家建材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建材行业标准《JC518-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中,按放射性比活度把石材分为A、B、C三类,每一类都有分类控制值,且A、B、C三类都属于符合标准的石材,只是使用范围不同。标准规定:放射性比活度相对较小的为A类石材,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放射性比活度相对较高的为B类石材,除不易用于居室内饰面外,可用于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放射性比活度较高的为C类石材,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海堤、桥墩及碑石、园林等外装修材料等。因此,不能笼统地说B、C类石材就是超标石材。

22、如何判断市场上大理石用于住宅内部装璜是否超标?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购买大理石,应仔细察看是否有放射性警示标志或中文说明,如果没有,应视作无放射性或达到放射性安全标准。

23、放射性超标石材对人体是否会导致危害?

对这个问题,对低剂量照射,专业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双方都缺少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数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对放射性的高剂量照射,肯定会对人体造成确定性效应的危害,而对于建材产品、石材产生的低剂量照射,有可能发生癌症,发生癌症的概率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大,一般为十万分之几。这一危险度并不比坐汽车、坐火车和从事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危险度高。石材标准的分类并不是有害还是无害的分界线,它需要做利益与代价分析,也即人类的某项实践活动当带来的利益大于付出的代价时,则这种实践是正当的。

总体而言,我国绝大部分石材品种是满足百姓家居装饰使用,其放射性水平同其它建材相当。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部分品种放射性水平与标准要求的A类产品偏高,这与石材取自的矿山有关。对此,只要我们合理选用石材,就不用担心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4、微波站对人体的辐射效应同石材放射性有什么不同?

微波站对人体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而石材放射性属于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 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人为电磁辐射源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

所谓"电离辐射",实质上是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使被作用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高速的带电粒子,诸如 粒子、质子、 粒子等,能通过碰撞作用直接引起物质电离,故属于直接电离辐射; 射线、 光子和中子等不带电粒子是通过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来引起物质电离的,因而属于间接电离辐射。由直接的或间接的电离粒子,或者由两者混合而成的任何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就是能导致物质激发和电离的辐射。所以,由环境放射性核素物宇宙射线组成的辐射可称作环境电离辐射。两者的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能量流污染,人们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

25、电磁辐射对人体损伤的表现如何?

1)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典型的事件发生于1976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苏联人为监听美驻苏使馆的通讯联络情况,向使馆发射电磁波,由于使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电磁环境中,结果造成使馆内被检查的313人中,有64人淋巴细胞平均数高44%,有15个妇女得了腮腺癌。

2)伤害眼睛
功率密度与形成白内障的时间的阈值曲线不是直线,在每一个频率上照射兔眼似乎都需要一个微波功率密度阈值,低于这个曲线,即使连续照射也不会产生眼损伤[13]。
在500MHz以上,白内障形成的最小功率密度约150mW/cm2,100min。低于500MHz的频率引起眼损害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微波引起眼损害,性质上主要是急速的温度变化率和高发热率。眼内温度梯度和发热率是导致损伤的紧张中的两个主要因素。非致热效应是不能排除的,虽然非致热效应可能产生一种必须的相互作用机制,但仅它本身不足以使眼产生效应。

在诱发的白内障中关键场参数是平均功率密度而不是峰值功率密度。用相同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脉冲波和连续波辐射,同样具有诱发白内障的可能性。但小功率因数和高峰值功率的的脉冲辐射效应也是不能排除的。

次阈值功率密度重复辐射,可形成白内障,但两次辐射之间的时间较长,足以修复损伤时,就观察不到积累性损伤。

3)影响生殖功能
强度为5~10mw/cm2的电磁辐射对皮肤的影响不大,但可使生殖系统受到伤害,严重时会影响生育功能。父母一方曾长期受到电磁辐射影响的,其子女中畸形儿童的发病率异常高。

4)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头部长期受电磁辐射影响后,轻则引起失眠多梦、头痛头昏、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易怒、抑郁等神经衰弱症,重则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并造成脑损伤。生物实验及统计分析表明,使用手机可能与癌症有关。

5)引起心血管疾病
高强度电磁辐射连续照射全身,可使体温升高、产生高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率加快、喘息、出汗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抽搐和呼吸障碍。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改变似乎依赖于施加的微波能的剂量。在大多数的有肯定的发现的报告中起影响似乎是由于热紧张的结果。

重复5mW或更低的功率密度的辐射,表面血象不出现影响。对于15mW/cm2或更高的功率密度的辐射的效应,取决于受辐射的生物系统,当辐射终止后,有恢复的趋势。

造血系统对微波辐射的的反应于置于高温环境有明显的不同,即使两者都使直肠温度升高。这可以归结为身体间对微波能量的不均匀吸收,微波穿透的越深,受热率也就越高。

26、什么是热效应(Thermal effect)?

所谓热效应就是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由于生物体可以视为由电阻和电容构成的复杂组合体,所以比喻为装满生理盐水的大容器是极为恰当的。

电介质中整个分子呈中性,但中性分子的电荷分布是不平衡的。当然,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在平时有的是重合的,有的是不重合的。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时是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时,称为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致使分子发生极化作用,被极化的分子称为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发生重新排列,这种作用称为偶极子的取向作用。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很快,使的偶极子迅速发生取向作用(位移电流)。在取向过程中,由于偶极子与周围分子(粒子)的碰撞摩擦作用而产生大量的热。关于热效应的机理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以后,体内的水分子会随电磁场的方向转换快速运动而使机体升温(如图7-5所示)。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生物体的温度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引发各种证状。不同类型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器官对热效应的感受能力不一样。体弱者如老人儿童等属于敏感人群,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属于敏感器官。


图7-5 水分子随电磁场的方向转换快速运动示意图

所以当机体处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的分子发生重新排列。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摩擦,消耗了电能而转化为热能引起热作用。此外,人体内还有电介质溶液,其中的离子因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发生移动(传导电流),当频率很高时将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也能使电介质变热。同时由于机体内某些成分为导体,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闭合回路的性质,还可产生局部性感应涡流,而导致生热。由于机体内各个部分的导电、导热性能不同,电磁场对各个组织的热作用也不一样。

热效应的学说比较合理的解释了电磁场使生物体生热的原因,但是它不能解释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所引起的脑电、心电及血压等生理或病理的变化。

27、什么是非热效应(Non-thermal effect)?

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定义所谓非热效应是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与直接热作用没有关系的变化。

因为其随机性较大,非热效应的研究不能像热效应的研究那样易于进行实验论证,对非热效应机理的解释也不能像致热作用那样清楚。对于致热作用,可以用物理模型来解决,不要求对于生物学的知识理解太深,而非热效应的研究要求必须精通生物学和电磁学。

在不引起体温变化的低强度作用条件下出现神经衰弱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紊乱,这提示了电磁场有非致热作用存在的可能性。动物的条件反射出现反应潜伏期延长、反射脱落次数增多。近年来有报道,相当低强度的微波辐射能诱发耳蜗及下丘脑的电活动。脑电波也可因射频电磁波作用的出现而出现异常波。有的人认为射频电磁场作用于生物的体表感受器,兴奋了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系统,最后作用于大脑皮层。也有人认为是直接作用于脑组织的缘故。有人对具有"心绞痛症候群"的微波作用症患者,测得一昼夜尿中肾上腺素及正肾上腺素排出量高于对照组。还有人报道人体在低强度辐射后,尿中17-酮固醇含量增高。从实验研究发现血液中胆碱脂酶受抑制,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活性(CRF)及垂体的ACTH活性改变等。由此得出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改变及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的紊乱。他们认为无论射频电磁波作用于哪个机能环节,都会发生植物神经紊乱。因此所谓非热效应就是植物神经紊乱学说。这个学说的主要缺点是构成学说的关键环节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论证,只是提供了一个比较粗糙的轮廓。因此对于非热效应的研究是未来电磁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电磁场在生物体中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存在于电磁场对人体作用过程的始终。致热作用是按电磁场场力的平方率增加;而非热效应大致是随场力线性递增的。当场力小于某一限值Ec时,非热效应大于热效应,当场力大于Ec时,热效应大于非热效应。因此,在高电平辐射场情况下,电波的致热作用就占了主导地位;而在长时期的低辐射电磁场作用下,电磁场的非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高场强与低场强的研究方向是有区别的,在高场强时出现的现象不一定会在低场强时出现,这一点对于制定辐射防护标准时的研究工作尤其重要。

对非热效应的机理了解得还不十分充分,但确实存在这种效应:即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出现生物学变化或反应。这类效应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研究发现,严重时会诱发癌症。

28、移动通信手机天线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各种手持式收发信机(以下简称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电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1997年时,我国手机用户就已经突破一千万。由于使用时手机天线非常靠近人头部,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图一 手机引起的眼内升温

手机的频段集中在超高频段300-3000MHz。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Maxwell方程来确定人头部的电磁场分布是合理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归因于热效应[24][25]。

陈金元等[26]分析835Mhz辐射功率为600mW手机天线对人头颅的作用,结论明确指出人体全身平均SAR[27](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SAR:W/kg)和SARmax,lg均低于ANSI/IEEE C95.1-1992所规定的安全标准,可见人体吸收蜂窝电话发射功率的很小部分,可以认为其能量尚不足以加速致癌物与细胞的反应,因此看不出使用蜂窝电话与脑癌等疾病的联系。由于卫生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电磁场对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损伤阈值乘以安全系数(10)"而得到的,既然手机作用下的SAR值低于卫生标准限值,则更远低于损伤效应阈值。因此"使用手机对人体是否有害"的问题是乐观的,但是:首先,卫生标准的制定需要不断完善,其次,以上温度分析是在较大分辨率上进行的。再次,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环境的不同,模型设计不同,对同一现象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9、关于室内放射性水平限制国家标准有哪些?

先是工业用废渣,再是天然石材产品,现在又是建筑卫生陶瓷的放射性,搅得百姓寝食难安。现代城市居民一天也离不了的坐便器,到底是能使,还是不能使?还有些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不仅在我国,而且世界各国均无建筑卫生陶瓷放射性控制标准。这可如何是好?

"建材产品的放射性,能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这种说法缺少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人说建筑卫生陶瓷没有标准,这是一种误解。建筑卫生陶瓷同样适用于2000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GB6763-2000)。

这是建材行业惟一通过国家机构认可和计量认证的放射性检测机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放射性监督检测中心主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马振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特别指出的。

据马振珠介绍,建筑材料所含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镭(226R)、钍(232Th)、钾(40K),尽管建材产品中存在的放射现象属于低剂量,但国家为确保人民健康,从1986年起制定、修订了一系列建材放射性物质控制标准。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1986),这也是我国第二部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标准;1988年,颁布实施了《反工业废渣建筑材料产品放射性物质控制标准》(GB9196-1988)。这两个标准前者规定了建材产品用原料,即生产前的控制;后者规定了用于销售的产品,即产品质量检测指标。最令百姓谈虎色变的石材产品,1993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其放射防护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1993)。针对天然石材这个单一建材产品,国家又作出进一步规定,限定了石材根据放射性大小可适用的不同场所:A类产品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产品不可用于居室内饰面,可用于除居室以外的其它一切建筑物内外饰面;C类产品可用于一切建筑物外饰面;放射性比活度大于C类控制值的天然石材,只可用于海堤、桥墩及碑石等人类活动极少涉及到的地方(比如一些杜鹃红、杜鹃绿品种就属于这种超C类)。1998年开始制定、2000年7月24日颁布、2000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物质控制要求》,是对GB6763-1986和GB9196-1988的修订,也是目前我国建材产品中最全面、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放射性控制标准。

以上标准,是我国根据国际放射保护委员会和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行动水平,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

30、电离辐射如何伤害人体?

电离辐射穿过机体时,射线以两种方式作用于机体生命物质分子,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射线将能量直接交付给处在射线径迹上的生命物质分子(主要是DNA分子),并使之电离或者被激发而产生损伤。此过程中,接受射线能量的分子本身受到损伤。这是一个纯物理学过程。间接作用是指生命物质分子并未处在射线的径迹上从而也未直接接受到射线能量,射线的能量被生命物质分子周围的水分子或其他的分子所吸收从而被电离或者是活化,生成了自由基(即一种活性极高的原子团),然后经过一定距离的迁移,到达生命物质分子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最终造成生命物质损伤。此过程中,水分子是射线能量的直接接受者,生命物质分子并未直接接受射线的能量,故而称作间接作用。间接作用过程中既有物理学过程,也有化学过程。

现以水分子为例,说明自由基的形成过程。


    反应式中的"·OH"和"·H"即是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和各种分子(其中的也包括DNA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图1 辐射诱发损伤形成过程示意图

当吸收的辐射剂量达到某一定水平时,细胞核内的DNA即可由于辐射的直接作用或者间接作用而受到损伤。已观察到的DNA损伤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单链断裂、双链断裂和碱基损伤。辐射引致的DNA损伤被认为是辐射损伤的启动事件,即一切效应的起始点。

正常情况下,细胞能在数小时内把DNA分子的单链断裂或双链断裂修复。
受损伤的DNA的修复(也称作修复复制),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含有受损伤(单链断裂、碱基受损或其他的结构缺陷)的区段切除掉,并重新合成新连续性的双链。具体地说,就是在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把受损伤部位的DNA单链切割掉,再由DNA聚合酶合成一条与其相对应的另一条单链互补的新的单链。


图2 DNA分子结构示意图


图3 DNA分子螺旋结构模型

大多数情况下,DNA损伤能被正常地修复。不过,有时也会出现修复错误,即在修复DNA分子的过程当中,把碱基对的顺序排错,碱基对顺序错误有多种:有的是在应该是嘌呤的位置上出现了密啶或者在应该是密啶的位置上出现了嘌呤(这种错误叫做颠换);有的是在应该是A的位置上出现了G或者在是T的位置上出现了C,或者反过来(这种错误叫做转换);有的是在正常的顺序中多出了一个碱基对(这种错误叫做插入);有的是在正常的顺序中缺少了一个碱基对(这种错误叫做缺失);还有的是在正常的顺序中出现一段碱对顺序颠倒(这种错误叫做倒位)。


图4 电离辐射对DNA分子的损伤

正象上面所说的,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是由细胞核内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即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所决定,如果DNA分子上的碱基对顺序出现了变化,预先编制的程序就被打乱,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也随之而出现混乱,即发生了突变。

基因的突变对细胞生命过程的影响可以是不同的。有一些基因对细胞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基因内出现的突变,使得突变的细胞或者不能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突变细胞本身虽能生存但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这两种情况都叫做细胞死亡。辐射引致的细胞死亡多是后一种类型的死亡,即辐射使受到照射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辐射的这种作用叫做杀死细胞作用。另外,辐射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细胞膜,引起细胞破损也能造成细胞死亡,不过,这往往在辐射剂量很高时才会出现。在辐射防护通常所关心的低剂量范围内,细胞死亡的机制还多是细胞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死亡是辐射引起确定性效应的基础。

细胞死亡时间可因受损伤细胞群本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细胞分裂迅速的细胞群体(如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细胞死亡可在受到照射后的数小时表现出来,在细胞分裂极其缓慢的细胞群体(如神经细胞等)中,死亡可能在数个月甚至数年内也不会发生。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修复DNA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碱基对排列错误(突变)出现在对于细胞生存并非到关重要的一些基因内。这时,携带有突变基因的细胞仍能继续生存并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但是,细胞的某些性质由于突变基因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一些正常情况下该种细胞所不具有的性质。这种情况叫做细胞变异。如果细胞变异出现在体细胞内,并使细胞变得具有肿瘤(癌)细胞的性质(如癌细胞特征性的潜在的无限增殖的能力、侵袭相邻组织的能力以及向远外转移的能力等),就叫做恶性转化。辐射引起体细胞恶性转化就是辐射的致癌作用。如果出现变异的细胞是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或两者),则变异的影响将会在由这种生殖细胞产生的胚胎(也即此胚胎发育成的个体)以及其繁衍的所有的后代中表现出来,这就是遗传效应。辐射在生殖细胞内诱发的基因突变是产生辐射遗传效应的基础。辐射防护中将人的生殖腺(睾丸和卵巢)列为关键器官正是出于防止出现辐射遗传效应的考虑。

须指出的是,尽管辐射致癌和辐射诱发遗传损伤在诱发机制上有相似之处,不过,两者之间还是不完全一样。通常认为,辐射在生殖细胞中诱发的突变是一种单次生物学事件,而辐射致癌则是一种有许多阶段组成的多阶段过程,辐射引致细胞变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过是非常重要的启动阶段)。很有可能,辐射在启动以后的某些阶段中还起有作用。

31、天然辐射的有效剂量大小如何?

天然辐射源产生的照射是最大的,比其辐射源产生的照射要高得多(表一)。因此,人为活动引进的天然辐射的升高所产生的剂量也有可能高于其它辐射源。但是,由于下述原因,天然辐射产生照射常常不引进人们的注意:(1)天然辐射自古以来就存在;(2)不经专门浓缩的天然放射性(如镭)是不可能对人产生急性照射的。

表一'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估算值(UNSCEAR,1982(1988))

年有效剂量当量(mSv)

外照射

内照射

总计

宇宙射线

致电离成分

0.28(0.30)

0.28(0.30)

中子成分

0.021(0.055)

0.021(0.055)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5(0.015)

0.015(0.015)

原生放射性

40K

0.12(0.15)

0.18(0.18)

0.30(0.33)

87Rb

0.006(0.006)

0.006(0.006)

238U系

0.09(0.10)

0.95(1.239)

1.04(1.340)

232Th素

0.14(0.16)

0.19(0.176)

0.33(0.34)

合计

0.65(0.80)

1.34(1.60)

2.00(2.40)

32、天然氡的来源及其有效剂量大小如何?

氡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了慢性照射行动水平具体数据的唯一核素。在人类所受照射中,就单一核素来说,氡及其子体产生的照射是最大的,约占天然辐射产生的照射的50%(表二),

表二 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潘自强,1997)

射线源

年有效剂量(mSv)

外照射

宇宙射线

电离成分

0.26

中子

0.057

陆地g 辐射

0.54

氡(222Rn)及其短寿命子体

0.916

内照射

钍射气(220Rn)及其短寿命子体

0.185

40K

0.17

其它核素

0.17

总计

~2.30

33、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作用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电话、无线通讯、雷达监测等领域慧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电磁波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起着电磁污染的作用,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实际上,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方面的研究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到目前还没完全搞清楚。虽然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相比能量很小,远不足以使物体电离,不会对生物产生电离辐射的危害,但是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在过去30年间,科学家致力于电磁辐射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他们将辐射能在生物体中的吸收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直接相互作用定义为原始作用,将由原始作用所引起的生物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定义为生物效应。在原始作用的部位产生的瞬间生物效应可以引起进一步的急性和慢性的间接变化。

电磁场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产生两类初级效应,其一是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现象;其二是生物体内的偶极子发生取向运动,按外界电磁场的频率旋转,直接影响了通过介质的位移电流,同时伴有由于粘度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现象。

在外界电磁场的作用下,机体组织对电磁能量的吸收取决于组织内的含水量,而且与频率、来波方向与角度、机体的结构、生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电磁辐射范围内,最早发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体大量吸收量子或发射量子以及体内分子在电磁场作用下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能量吸收和反射。有理由认为: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初级效应,其最大可能性是分子的内部运动及其重新排列。生物体分子的旋转、振荡与弛张等效应均可引起热效应的发生,使体温升高。

关于生物体内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同频率的电波传递生物信息的假说,同样也是对初级效应的一个说明。由于生物体内各个部分,一个细胞内各个成分之间等有着生物电流,犹如一架电台在发射电波信息,因此生物体的同步效应与生物节律等正常功能。在产生初级效应后,由于温度的上升随即会产生次级效应。

外界电磁场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只有进入生物体内直接与生物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电磁场才是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直接因素,因此确定进入生物体内的电磁场分布非常重要,这一任务由实验或理论电磁剂量学来完成。进入90年代,人们采用FDTD法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王长清等(1992)在350MHz利用分辨率(人体组织的网格尺寸)为2.62cm的人体非均匀快状模型分析了偶极子天线与人体的作用,并取得了与Stuchly等(1985)用测量方法所得相当一致的结果。P.J.Dimbylow等(1993)在900 MHz和1900 MHz分析了偶极子天线对人头非均匀模型的作用。P.J.Dimbylow等(1994)在900 MHz和1800 MHz分析了几种单极天线手机对人头的作用,首先用到由核磁共振成象建立的人头颅模型,使分辨率提高到2mm。

多年来,微波和射频辐射对生物体的原始作用几乎全部用电磁场理论方法(把生物体看作是一种电介质)考虑,其结论是:从吸收能量的生成分子动能(即生热)的转化过程是唯一有意义的机制。然而在实验观察和可以作出的理论解释之间有着一些脱节的地方(Cleary;Baranski和Czerski)。这表明了非热效应也可能在起作用。

虽然电磁生物学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致热学说"与"非致热学说"已大体定局,即认为电磁生物学效应包括两种效应机制:一种是热效应,另一种是非热效应。热效应是基于人体组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机体温度升高引起的各种症状或疾患。非热效应指的是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不足以引起温度升高时出现的症状或疾患。

34、电磁波是什么?

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指频率为100KHz~300KHz,相应波长为3km~1km范围内的电磁波;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短波指频率为3 MHz ~30MHz,相应波长为100m~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相应波长为10m~1m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35、什么是电磁波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电子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电磁波污染也越趋于严重。所谓电磁波污染即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空调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VCD机、音乐、电热毯、移动电话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视。

36、电磁波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有报道称每天在计算机前操作6小时以上的工作人员易患上一种名为"VOT"的病症,该病症是指长期观看视频终端而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的总称。它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功能障碍;颈、肩、腕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还能引起月经不调、流产等妇女病症和其它皮肤病。

移动电话和对讲机也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污染的发射源,每通话一次就发射一次电磁波。科学家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发射强度一般超过规定标准的4~6倍,个别类型甚至超过近百倍。我国电磁波测试中心和厦门长青源放射防护研究所经过两年的跟踪检测证实目前我们使用的移动电话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现在使用的移动电话的发射频率均在800~1000兆赫之间,其辐射剂量可达到600微瓦,超出国家标准10多倍,而超量的电磁波辐射会引起人体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头晕目眩等症状,更为严重者会出现头部肿瘤。

近年来,电磁波污染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出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收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万赫兹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跟踪生活过久,人体收到电磁波的干扰,使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生态平衡紊乱。一些收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变表现,主要反映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如乏力、记忆力衰退、失眠、易激动、胸闷、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或偏低、免疫功能降低等。

37、什么是负离子?负离子的来源有哪些?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所组成的,四周有电子环绕,就象是环绕在太阳四周的行星一样,而电子是一带电的核子,假如原子失去了一个或数个电子,就会变成正离子,假如原子得到一个或数个电子负离子就产生了。负离子通常来自大自然中,象因岩石的放射现象而产生,以及因光合作用,海洋中的藻类(全世界有80%的氧气靠藻类制造而出),太阳光所含的紫外线等等所产生。

负离子的形成一般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转化氧气过程中产生负离子;大气中的臭氧层分解产生氧气也可产生负离子;阳光中的红外线分解空气离子形成负离子;因水落差(如瀑布等)产生负离子;土壤中放射性物质产生一些负离子。

38、负离子的作用如何?

负离子是空气的维他命,它有很多方面的作用:

1)一般而言。正离子多产生于污浊的市区及密闭的室内。令人烦闷倦怠。正离子含量较多的空气,对生物容易造成不舒服或焦燥不安,导致头痛、失眠、便秘、食欲不振等,相对的负离子较多的空气对生物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并能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及增加食欲。
2)负离子具有极强的集尘作用,减少呼吸道受浮尘等物的刺激,同时能促进呼吸道上的绒毛组织运动,排除异物、灰尘,防止人体受到异物的污染、刺激及伤害。
3)负离子可增加肺活量,降低呼吸的频率、平滑肌肉的紧张度,增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正常化,以及降低粘液的分泌和刺激反应。
4)负离子能维持细胞膜电位的正常化,强化细胞的功能,排除二氧化碳等废物于体外,吸收养分。
5)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患病人的病情恢复。

 

 

 

 

 

 

 

 

 

 

 

 

 

 

 

 

 

 

 

 


 

热 线:13691139438 13001204486 网名: 域名:xlc.cn 联系昕龙春 主业经历 (1963-2017

通 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1楼(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院东) 100081 联系人: 马女士

在 线:QQ:651130414 E:xlc786@126.com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与品牌创意网络工作室(版权所有)

关联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 北京丰台西四环南路52号

北京西城区德外大街36号A楼(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北京丰台区洋桥70号(东北角国际培训楼)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5号(中建大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内)

北京市朝阳区小黄庄路9号院(中国建筑科研院南院白楼) 北京市海淀区恒润国际大厦1807室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化工大学院内)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甲1号(原建工七建)

北京市海淀百万庄大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建筑分会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内

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院临街楼 西城右安门内大街75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滑模工程分会)

各地部分连接: 昕龙春的BLOG  江苏昕龙春   天津昕龙春     昕龙春阿里巴巴

自然循环生命品质绿色消费精品专家网 www.xlc.cn 一级站第一次上线时间:200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