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法完成电厂\钢厂等吸收塔等重型塔器的安装product.asp?bookid=777
大型专用液压倒装或重物位移设备更多部分应用实例cp.asp?nclassid=350 和 cp.asp?nclassid=346
大型储罐倒装法施工等位移专利精品--昕龙自控双向助动式液压系统
G式绿色建筑模板体系--昕龙N-LONG绿色建筑模板自脱模技术(无先例组合--保障水泥或混凝土成品品质的21世纪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模板结构施工技术)adlist.asp?newsid=7
帮助建筑设计、施工或现场管理人员解决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和产生现场环保问题系列担心与烦恼的世界性历史难题--无须建筑脱模剂的实用施工产品与最新专利的世界一流优势技术组合: G式新型绿色建筑全钢\全塑\非金属大小模板优选特色先进组合项目推广
昕龙春XLC最新绿色链接推荐
浅谈脱硫技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www.xlc.cn 昕龙春XLC 网摘编辑 010-60134324 xlc786@126.com
时间:2007.10.07( 期望原文作者及时联系我们 )
黄台发电厂7#、8#机组烟气脱硫技改工程是在机组运行十年后才开始建设的,因此整个工作是在确保原机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施工的,设备的接口、施工的场地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很深又无放坡条件,加之该工程属典型的“边设计、边定货、边施工、边修改”的四边工程,给整个工程施工的安排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作者参加了8#机组脱硫工程和公用系统土建工程的建设,本文主要是谈以8#机组脱硫工程在建设中的技术管理。
一、工程施工特点
1.在场地狭小的情况下多方共同施工
黄台发电厂7#、8#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采用分标段招标方式,整个工程共分三个标段,7#机组、8#机组分别由两个专业公司施工,黄台发电厂检修公司施工公用系统。工期安排:8#机组脱硫工程2003年12月31日投产,7#机组脱硫工程2004年6月30日投产。8#机组先施工,同时与之配套的公用系统一起施工。根据设计要求,8#机组的脱硫设备和公用系统的所有设备均在原8#机组西侧施工,总施工面积60米×110米,公用系统的建筑工程和8#机组的建筑工程均为桩基工程,现场文明施工很难进行。
2.设备安装标准高
该工程是北京公司全套引进的德国技术,施工规范是根据德国标准翻译而成的,就设备安装来说,较原电力施工标准要求高。例如:核心设备吸收塔,直径13.1m、高度39.9m,共19节,基础承台砼面的平整度±1㎜/2m;因为塔内部需要粘贴δ=4㎜的橡胶层,故要求椭圆度≯10㎜,曲率≤3㎜,垂直度0.7%且≯25㎜,所有焊缝均修磨成R≤5㎜的圆角,焊缝100%PT、25%RT检测。在净烟道的施工中,因内部要喷涂两遍玻璃磷片防腐层,故烟道内部平面度≤4㎜/m,对接焊缝100%PT,承力焊缝20%RT检测。
3.特殊材料多
烟气脱硫设备首先考虑防腐蚀、耐磨。因此设计的材料均属低温耐腐蚀钢,规格品种多,采购、施工都很困难。
例如:烟道导流板: ND钢 1.4529 1.4539 904L
烟道的冲洗孔: 1.4529 1.4539 1.4301
烟气换热器: 考登钢
吸收塔滤网: 2.4605
烟气档板门: ND钢
石灰石料斗: 65Mn钢、微晶玻璃
吸收塔除雾器: PP板
吸收塔除雾器连接螺栓: PVDF合成塑料
吸收塔除雾器喷淋层: 玻璃钢
石灰石破碎地下防水: 聚氨酯
4.施工工艺复杂
石灰石浆液制备车间是由石灰石破碎车间和磨制车间两部分组成,磨制车间是桩基工程条形基础,而破碎车间是桩基厚底板基础,-12m的标高,这在我们的工程史上也是少有的,不但需要分段、分层施工,还要求防水防渗。
烟气再热器(GGH)内部在施工过程中要穿插二次玻璃磷片的防腐,防腐工作又是业主另招标选择的施工单位,穿插、协调、组织稍有不力,就会造成窝工,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由于吸收塔内壁的光滑度要求高,在施工到第三节时就穿插上焊缝修磨工作,焊缝的无损探伤工作也随时进行。
烟道过渡需两次完成,第一次借8#机组小修之际,把原砼烟道拆除,换上钢烟道三通,加装旁路档板门及临时堵板。第二次是专为8#机组脱硫停机一周,把临时封堵板拆除,所有的烟道贯通。
5.典型的“四边”工程
该工程是国产化示范工程,2002年4月9日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开工典礼,项目部4月10日成立,4月19日到现场办公,直到5月5日才提交司令图,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文件后迟迟得不到解决,大多数的技术准备工作是用白图,待蓝图出来后再施工。
根据合同划分,烟道内部的特殊材料由业主提供,等到使用时,又压给我们施工单位自己解决。业主提供的衬胶管道不但迟交货3个月,还由于产品质量存在着很多问题,返厂处理多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交业主,和业主、监理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使得许多安装、调试问题在施工前就得到了落实、解决。
二、 技术管理的具体做法
1.树立敢为第一的思想,为其他施工队伍做出榜样
黄台发电厂脱硫技改工程是分三个标段施工的,我施工公司的8#机组是先投产的项目,设计、设备,甚至“三通一平”等工作都跟不上,再加上施工场地的拥挤,业主的管理人员也有畏难情绪,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和其他配合单位搞好沟通,树立敢为第一的思想,为其他施工队伍做出榜样。
在如此狭小的场地上三家公司同台献技,都在为展现自己的实力和管理水平,争取业主的信任而倾尽全力。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如何搞好施工技术管理,在工程质量进度、文明施工方面全方位给其他施工队伍树立榜样,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从工程开工起就严格按“四个凡是”原则,要求各单位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不等不靠,积极帮业主出主意想办法。经过近两年的辛勤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承受了许多不该承受的压力,以敢为第一和牢固树立为业主服务的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多次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表扬和嘉奖,为省城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2.抓好基础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个管理工作的主线
基础工作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搞好管理的基石。由于该工程是我公司施工的第一个环保项目,又加上该工程所具有的特点,因此基础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个工程管理的主线。
①编写项目部制度、办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项目开工伊始,我们首先组织人员编制项目部的制度办法,内容包括:A管理机构、B规章制度、C管理办法、D所用表格、E程序。这些制度、办法的实施,推动了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管理机构的内容包括16项,分别是⑴工地组织机构;⑵工地安全管理网络;⑶工地质量管理网络;⑷工地质保体系网络;⑸工地档案管理网络;⑹项目经理(副经理)岗位职责;⑺总工岗位职责;⑻生产技术部职责;⑼综合管理部职责;⑽安全监察部职责;⑾生技部专工职责;⑿安全员岗位职责;⒀计划统计员岗位职责;⒁综合管理员岗位职责;⒂物资(设备)管理员职责;⒃质检员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包括8项内容:⑴工程文件包管理制度;⑵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⑶文明施工管理制度;⑷职工请假、考勤与休息规定;⑸工地会议制度;⑹工程信息管理制度;⑺安全施工检查制度;⑻施工技术措施管理规定。
管理办法包括7项内容: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奖罚条例;⑵土建技术监督管理办法;⑶工程付款管理办法;⑷合同管理办法;⑸外包工程管理办法;⑹物资管理办法;⑺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办法。
程序包括设计变更管理程序和工程付款程序两项内容。
②认真编制施工措施并严格交底制度
在合同执行标准中业主采用的是原电力行业标准和龙源规范,由于该工程属技改项目,只有一部分项目完全可以执行电力行业标准,另一部分项目是行业中没有的,必须执行龙源标准,兼于以上原因,在开工不久我们就根据招标文件和工程资料,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并明确出了10个项目是重大项目(其中8#机组6个,公用系统4个)。在文件中规定了所有项目施工前必须进行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写,一般项目由项目工地编、审、批,重大项目必须经监理和业主审批后方可执行。整个工程共编制施工措施55份。通过措施的编写、审批,使生产技术口上的人员能准确地了解项目的内容、执行的标准、劳动力的组织等详细内容,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刚开工的半年时间里所有项目及重大项目的技术交底均由总工组织,一般项目的技术交底由专工组织。
③加强图纸会审工作
黄台发电厂8#机组烟气脱硫技改工程,典型的特点是施工赶着设计走。由于开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施工无图纸,整个工程无法科学组织,出一点图纸干一点活,每次开会,我们需协调的问题首先是图纸交付,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一方面加大图纸催交力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图纸会审,并根据项目工地的人员配备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使各专工心中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及上、下、左、右的接口关系,除做好各自专业的图纸会审外,还要做好专业之间以及与原机组接口之间的图纸会审工作,对会审结果形成书面工程事项联系单报监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查出设计缺陷25条。
④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黄台发电厂7#、8#机组技改工程的施工项目中,核心部分全是按龙源标准和规范施工的,对我们来说属于新东西,要想把工程干好,只有加强参战员工的培训,才能掌握施工的要点和标准。首先选派项目部管理人员特别是生产技术部的专工到已投产的北京第一热电厂学习工艺流程,到正在施工的北京电厂工地参观学习,搜集第一手资料,学习他们的施工经验,还利用业主组织到吸收塔的制造厂家——天津造船厂验收的机会,安排从事吸收塔安装工作的技术骨干去实地学习,这些走出去的培训工作为干好脱硫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是利用编写施工措施的大好时机,向设计人员请教,查阅龙源设计的类似工程的施工资料,组织人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使所有施工人员真正明白其施工的要点和难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再次是严格岗前培训,参加吸收塔和GGH焊接的所有焊工必须持有焊工合格证后才有资格进入焊前培训。吸收塔的主体材料是16Mn,这种材料我公司早已做过工艺评定,为此专门请公司的焊接总工和检测中心的焊接专工进行了技术指导,经过几天的培训学习,所有参焊员工均顺利通过了监理的严格考试。GGH的主体材料是考登钢,这对我们的焊工是一个考验,由于焊接材料是由GGH的生产厂家提供的,困此我们请厂家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指导,并和设计、监理、业主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焊接方案,经过艰苦的练习,参战焊工通过了严格的考试。
3.精心组织,加强生产协调力度
黄台发电厂脱硫技改工程是业主与某电建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为了快速提升公司多产系统的管理水平,公司决定该项目由专业公司总部及所属的部分二级单位参加了这项工程。
施工协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生产矛盾,同业主、监理、其他公司等协调好关系,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精心组织每周一次的大范围的协调会,总结每周的施工情况,布置下周的计划,现场所到设备及图纸情况,需协调的问题等都做得很细,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设备、图纸、需进行的基础交接,图纸会审及一些施工方案积极向业主发联系单,争取从会议上得到较快、较完善的解决。
组织召开月度生产会,落实每月的计划、解决现场的所有问题。为了加强管理,实行专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生产技术部各专工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由于各专工对本专业的情况和问题是最了解的,他们积极性的发挥极大的增强了工程管理的力度,增强了生产技术部专工的权威,为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
加强同业主及监理的联系,为各项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监理召开的周一生产例会,协调解决与设计、设备厂家及其他施工单位的关系。参加监理组织的每天的施工碰头会,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4.施工中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干好第一台脱硫工程,在开工之初我们就根据电力标准和北京公司专业规范,对施工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编制了质量检验计划,报监理审批执行。并根据质量验收计划报验,杜绝了漏检漏验现象。对特种作业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措施均按监理要求进行报审批准后方可开工。
积极响应公司创精品工程和创优质项目的号召,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程的特点,共确定了16个项目为创优项目并实行了挂牌管理,把每一个项目的名称、质量目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完成日期等内容全部刻在牌子上,让管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生产技术部专工经常组织专业工艺检查,对重要项目由总工组织进行工艺大检查,检查中对工艺好的及时提出表扬奖励,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发出限期整改单,并做到及时关闭,使工程质量始终处在可控、在控状态。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台帐,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材料管理人员都按项目部的统一格式,做好“工作日志”,为整个工程的费用核算、技术总结作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试运工作、促进工程完工
按北京公司以往125MW、200MW机组的调试经验,调整试运工作一般是6个月的时间。黄台发电厂的300MW机组是国内首次这么大的机组进行湿法脱硫,且国家要求设备的国产化达85%,好多大的设备国内厂家都是第一次生产,故前期设备定货较晚,又加之“非典”疫情的影响,关键设备都没有按期到货,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在试运阶段夺回时间才能确保年底的按期投产。我们施工的8#机组11月1日倒送厂用电一次成功,从而拉开了8#机组烟气脱硫技改工程分部试运的序幕。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项目部试运领导小组以“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抓分部试运促未完施工项目的完善”为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参战各方的密切配合,分部试运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一周内完成电机试转(共28台),两周时间分别完成DCS取样点查线(共1800个)、气动门调试(共84只)、所有设备的分部试转(共26台)。重要设备例如:增压风机、GGH、循环浆泵、氧化风机均做到了一次试转成功。
在试运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黄台脱硫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黄台发电厂8#机组烟气脱硫工程2003年12月12日进入整套试运,12月18日6:00至12月25日6:00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于12月28日上午正式移交试生产,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自动投入率: 设计11套,投入11套 投入率100%
保护投入率: 设计11套,投入11套 投入率100%
仪表投入率: 100%
脱硫效率: 设计值≥95%,实际运行值 98.5%
钙硫比: 设计值≤1.05,实际运行值 1.03
FGD出口温度: 设计值≥75℃,实际运行值 78.1℃
石膏中CaCO3残余量: 设计值≤5%,实际运行值 2.1%
整个试运工作只用了58天,受到了业主、监理、调试等单位的好评。
6.竣工资料做到同步进行
为干好工程,总结好公司首台脱硫工程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管好同类型工程,在开工之初我们就非常注重所有资料的积累工作,在制定的管理制度汇编中就有《文件包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收集哪些完整资料、收集的资料应达到什么水平、资料的格式、字体要求、页边距、边框线等内容都做了详细说明,对工程各个阶段的技术资料实施了规范化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还不定期对资料进行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了大量返工整改的现象,做到机组移交后,竣工资料20天内向档案中心移交,实现了竣工技术资料的“三同步”。
|